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香港视点 >> 评论:面对“港独”言行 大学校长应持什么立场?

评论:面对“港独”言行 大学校长应持什么立场?

        文 | 屠海鸣

  “港独”标语在大学校园悬挂至今,校方无人敢拆、无人能拆,甚至无人想拆;而“港独”言行在校园内肆意横行、氾滥成灾,校方无人敢管、无人能管,甚至无人想管。过去两周以来发生的种种事例,让公众看到一个不作为、不敢作为、不想作为的大学管理层的普遍存在。不作为,以“言论自由”为藉口;不敢作为,以“学生自治”为理由;不想作为,以“让政治远离学校”为託词。面对违宪违法、破坏校园宁静的“港独”沉渣和势力,上至大学校长,下至学系主任,听之任之,罕有能站出来直斥其非者,更遑论果断採取遏制行动。然而,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大是大非立场面前,在维护学生前途和利益的原则性问题面前,大学校长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绝对没有任何妥协的馀地。

  公众强烈质疑的是,在面对“港独”的威胁与挑衅之下,香港八间大学的校长到底应持什么样的立场?是明哲保身、娇惯放纵、懦弱无能,还是勇于担当、恪守教规、坚定有为?一间大学的校长,如果在原则性问题面前畏惧、退缩甚至投降,所害的不只是当下的学生,而是整个社会的法治和福祉。公众期待,校长们拿出魄力,果断遏“独”,还校园以应有的环境。

  每一间大学都有自己的校训,校训本身所承载的既是办学宗旨,亦是歷史传承的需要,更是大学之于社会的责任体现。所谓“止于至善”、“明德格物”、“开物成物”、“敬业乐群”,无一例外,都是导人以善。然而,当前在大学出现的极端现象,“港独”肆虐作乱的问题,不仅严重违背各大学的校训,更与学生、学校、社会的利益南辕北辙。身为大学校长,岂能对此视若无睹?

  “娇惯放纵”还是“恪守教规”

  不作为、不敢作为、不想作为,往往有很多理由与藉口。在此次风波中,最常出现的就是“保护学生”与“言论自由”。然而,校长们口中的“保护”,实质上是“纵容”。就以中文大学为例,该校校长未能主动拆除“香港独立”的巨型横幅,反倒派一名副校长去与学生会成员“商讨”事宜。结果,这名副校长被围困五小时后,被迫作出“妥协”,称若无共识就不会拆除横幅。这就是典型的“放纵”的后果。大学愈是纵容,“港独”以及一些极端学生也就愈“得寸进尺”;大学管理层明明有理,却要接受“无理”的要求。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此次事件未能得到果断的处理,则未来的大学校园必定是“港独旗飘扬”,甚至成为“港独”盘踞的大本营。到时再想去拆除与处理,为时已晚矣。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学校也有学校的“规矩”。而在应对类似于“港独”事件中,学校本身的规则与条例,都赋予了管理层足够的权力与措施。作为学校管理层,必须恪守教规,严格处理,再以放纵的态度与“港独”学生“商谈”,不可能有好的结果,也是无视自身责任的做法,不仅会伤害学生,也会对学校、社会、城市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美国常春藤名校布朗大学的校长帕克森(Christina Paxson)在就职演讲中,曾对大学校长的责任以及治学理念谈了三点:歷史责任、现实责任、未来责任。她说:“大学,特别是顶尖大学,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大学应该注重培养能够把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学生。”什么是社会责任?果断处理“港独”就是社会责任;而放任“港独”又岂能培养“能将世界变得更加好的学生”?

  “明哲保身”还是“勇于担当”

  实际上,从三年前的“佔中”开始,公众已经看到了香港各间大学校长的“处世”之道。尽管曾发出了“联合声明”呼吁理性应对,但除此之外并没有多少实质行动。面对公众的质疑和要求,一些大学校长要么以一纸声明作搪塞,要么发表不痛不痒的评论,更多的则是默不作声。这种表现,早已令公众极度失望。而此次面对的则是更加严重的“港独”威胁,然而,歷史又一次重演,在关乎国家、城市、社会利益面前,这些大学校长又一次以放任放纵的表现,向整个社会展露了“明哲保身”的要义。从“港独”入侵校园开始,到个别学生严重对立,公众看不到有哪位大学校长敢站出来直斥其非,也看不到任何实质性的遏制行动。

  明哲保身,看似是“聪明”的做法,因为可以避开舆论的漩涡,可以躲开对立的矛头。然而,这不只是对问题的迴避,而是对自身责任的卸责,亦是对社会、学校、学生利益受损的“熟视无睹”,更是伪善的做法。如果连大学一位普通女生都可以分辨出来的原则性错误、敢于撕下“港独”标语,何以这些“学富五车”的大学校长却无人能及?大学校长有权力、有责任、有义务,在“港独”蔓延大学如此严重的情况下採取果断、必要、坚决的措施。

  公众并非想大学校长与“港独”火併,而是希望有人能去维护大是大非的原则,有人去保护无辜的学子,有人去维护校园应有的环境。从小学到大学,都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有承担、对社会要有责任感,何以高高在上的大学校长却成为书本上那些“不作为”的活生生典型?

  “懦弱无能”还是“坚定有为”

  有些大学校长,一直备受社会尊敬,一辈子生活在校园的象牙塔中。他们或许没有应对类似问题的经验,但没有经验不代表管理上可以懦弱。而公众当前看到的是,八间政府资助的大学校长,要么“沉默”,要么“隐身”,要么“外访”,这是否软弱无能的体现?而见诸一些反对派写手的文章中,常以“言论自由”为理由,认为校长“不作为”,就是“保护言论自由”;而拆除“港独”标语就是“破坏言论自由”。前日有一名大学校长主动向传媒称,虽然他反对“港独”,但却不会去拆除“港独”标语,而“港独”在校园内讨论“也未尝不可”,云云。这是典型的不作为的懦弱表现。什么叫“未尝不可”?“港独”完全没有任何妥协的空间。如果连真假“言论自由”都分不清,如何能称“校长”之职?

  众所周知,言论自由有其严格的约束,这是基本的法律与政治常识。我们看美国的大学,固然有言论自由,但绝非毫无底线,在不少大学,当一些言论违反了人性,他们的言论就会被限制,以达到公共利益。面对严重违背了国家、社会、公众利益的“港独”言行,身为大学校长,过去或许没有体现其魄力与胆识的机会;如今,不论法律、民意还是实际状况,都在期待他们採取行动,坚定有为,採取果断行动。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作为全校师生的灵魂和学校的文化符号,校长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明哲保身、放纵包庇、懦弱无为,这都不是公众所希望见到的校长特质。面对“港独”言行,校长们的表现必须配得上“校长”二字。成为世人笑话则已,若牺牲国家和社会利益、毁了学校害了学生,校长们承担得起吗?

  本文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常务副会长、港区上海市政协常委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