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6月25日讯 据厦门卫视报道,洪素珠辱骂国民党老兵事件,在两岸间持续发酵。近日,台湾一位90后女孩张玮珊,在社交媒体上仗义执言,大声喊出"我是中国人 我就在台湾"。今日台湾,像张玮珊这样堂堂正正喊出自己是中国人的声音,究竟是关键少数派还是沉默的大多数?一起走进厦门卫视的节目。
在岛内政客推行所谓"去中国化"以及分离主义甚嚣尘上的氛围中,台湾统派青年由于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岛内处境艰难,而大陆青年对于他们也并不十分了解。统派青年在台湾多吗?他们出于什么原因作出这样的选择?今天我们邀请到厦门大学台研院陈晓晓博士做客现场,与我们一同解读。你好。此外,今天我们还将实时连线到人在台北的时事评论员、新党青年委员会主席王炳忠以及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研究所所长朱松岭,欢迎两位。
在节目一开始,我们有必要先来厘清"统派"这个概念,连线北京线上朱所长,"统派"是相对于"台独"的一个存在吗?是不是非"独"即是"统"、非"统"即是"独"?它的主要论述是什么?
相对于"独派"势力的极端行径,似乎在我们的印象中,"统派"在岛内的存在感就没有那么强。这是为什么呢?连线台北线上炳忠,"统派"在岛内显得相对弱势,是不是和不少人选择沉默、安于现状有关系?
从曾经的台湾公务员郭冠英,因为坚称台湾是一个省而不是国家遭到控诉称其"辱台",再到如今的张玮珊,似乎一旦这些统派选择不再沉默,以某种形式发声,就会遭到某些政客和"网军"的穷追猛打,彷佛他们是一群生活在平行时空的异类。现场的晓晓,这些青年的困境,是不是也是台湾统派长期以来的困境?
在同一片土地上成长,为什么有些青年会成为蔡英文口中的"天然独",而有些青年会对两岸统一抱有如此厚重的情结呢?"统"还是"独",对台湾青年而言,究竟是一道怎样的选择题?
大家还记得前年的"太阳花"反服贸学生抗议活动,那也是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在政治势力的操弄下,台湾某些青年人的"台独"因子开始发酵。而在当时那样的气氛下,敢于出来和这群学生呛声的人寥寥无几,其中就包括人在台北的炳忠。炳忠,对台湾年轻人来说,"统"还是"独"这是一道怎样的选择题?在台湾现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公开喊出自己是中国人,会得到周围人什么样的反应?
同样是黄皮肤黑眼睛,说同样的语言,有共同的文化,说自己是中国人为什么就这么难?连线北京线上朱所长,长期以来,"统独之争"在岛内的主要交锋点是什么?
现场晓晓,你和台湾年轻人接触比较多,在你看来,影响和决定台湾年轻人政治取向的因素有哪些?换句话说,"统派青年"和"独派青年"分别是如何养成的?
近来,随着蔡英文当局上台,我们注意到,"统派青年"变得不再沉默,从积极参政议政到借助新媒体平台,他们的声音正在被越来越多人听见。
近来,以张玮珊事件为由头,厦门卫视策划了一组关于"我是中国人"的系列报道,在两岸间引发强烈回响,也让两岸更多人看到"统派青年"这样一个群体,也听到他们的声音。来看报道。
连线台北线上炳忠,无论是你,还是张玮珊,包括与你同属新党阵营的新晋网络红人侯汉廷,似乎在蔡英文当局上台之后,你们都比以往更活跃了?为什么?
近年来台湾岛内民粹盛行、政治空洞的现状,让不少人替台湾未来忧心忡忡。包括炳忠,也曾经发表过这样的言论,认为"岛内政治势力已无法承担统一的重任",听起来是有些悲观的。从这个角度我想请教北京线上朱所长,在当前岛内的政治环境下,"统派"的空间还有多大?
曾经,郭冠英因所谓的"辱台"言论被免去公务,现在张玮珊,一个90后小姑娘因为大声喊出"我是中国人"遭遇网络霸凌,王炳忠、侯汉廷虽然已经有多年战斗经验了,但依然有自己的政治前途要考虑。现场晓晓,台新当局上台,对这群青年人来说,压力是不是又更大了?
现在在台湾口口声声喊着自己只是"台湾人"的,他们的祖辈绝大多数是在日本殖民前就从大陆迁台的中国人,是纯正的"龙的传人",这是血管里流着的基因,不是几个数典忘祖的家伙发个声明说几句话就能改变的。从抗击荷兰殖民者到抗击日本殖民者,为了中国人的尊严,台湾人民祖祖辈辈是付出了血的代价的,即使是在那样的年代,台湾每个家族的族谱里都还保留着祖先的牌位和认同。但从李登辉自认自己是岩里政男,是日本人后,一些与日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政治人物为了政治私利,开始放大了"台湾人"的概念,从行政、教育、历史观等多个方面区隔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挑起族群之间的争斗。这种政治操弄是部分政党获取利益的一种战术,只能是一时的,它从根本上更改不了台湾人是中国人的血统,更重要的是,没人能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个事实。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