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文娱 >> 第23届上海电视节:中国电视人探索如何展现文化自信

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朗读者》《诗书中华》等主创分享经验

     新政一年  中国电视如何传承与创新

新时社网特约记者阿丹第23届上海电视节现场消息:

2015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旨在促进中国电视节目“自主创新”的管理新政。时至今日,新政刚满一年,中国电视交出了一张怎样的成绩单?

昨天,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市政府主办,市文广局、上海电视节组委会、上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第23届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中国电视节目自主创新高峰会”举行。包括《朗读者》《见字如面》《诗书中华》等一批高口碑文化节目主创分享自主创新与文化传承的节目经验

给生命以敬畏,给文化以礼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高长力用“一多、一热、一冷”来概括当下中国电视节目的生态,分别对应“公益元素多起来了,文化类节目热起来了,引进模式冷下去了”。他坦言:“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怎么攀登正能量的高峰?通过文化自信和自主创新。”

传承与创新,是文化自觉,更是责任担当。“自主创新”政策出台一年间,荧屏涌现了《朗读者》《见字如面》《诗书中华》 等高口碑、高收视的文化类节目。文化类节目如何赢得观众?《朗读者》 节目制作人兼主持人董卿表示:“因为我们始终坚守着一颗庄重之心,给生命以敬畏,给文化以礼遇。”据悉,《朗读者》第一季有68位嘉宾,实际上节目组联系的嘉宾超过400位; 舞台上呈现的篇目近百篇,实际准备的超过1000篇; 每一期节目的时长是90分钟,实际录制时长每期都达到900分钟。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李逸分享了 《诗书中华》 的经验。“研发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结合当下来传承传统文化。最后我们确定了两个出发点: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点要更多,面要更深。让家庭成员并肩携手来参加文化创新。同时,内容从古诗词扩展到古诗文,注重活学活用。”

以国际通用模式理念为行业标准

一大批有意义的节目孵化上档并受到观众和业界的认可、追捧,中国电视节目模式市场开始进入以原创为主的3.0时代。在业内看来,这种以“节目模式”为切入点,以国际通用的模式理念为行业标准,以互利共赢为双方合作的基点,将共同推动中国电视“自主创新”的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表示,电视要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重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要重构国际传播的文化吸引力,重建电视媒体的文化公信力。

论坛上,首个聚焦中国节目模式数据聚合与专业研究的平台“iFORMATS中国节目模式库”启动上线。该平台将开创性地为中国电视节目模式提供模式创意培训、模式宝典撰写以及模式注册保护的专业服务。

文稿编辑  特约记者  阿丹

 

Scan me!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