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台湾 >> 聚焦两岸 >> “台湾的状态就不适合稳定” “台湾第一乾旦”林显源谈两岸戏曲环境

《桃蛙源记》“登陆”上映,创台湾动画片最佳票房


▲台湾动画片《桃蛙源记》(《青蛙总动员》)剧照


▲台湾闽南语动画电影《魔法阿嬷》剧照

  新时社网6月3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陈成沛)近段时间的大陆电影市场,由好莱坞动画片《愤怒的小鸟》领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同样瞄准儿童电影市场的动画片《青蛙总动员》,是两岸合作的结晶,经过一个多月的上映,近日票房突破了1000万元。这个数据虽然跟动辄上亿的好莱坞动画巨制一比是小巫见大巫,但它已是台湾动画电影在大陆上映的最好成绩。

  《青蛙总动员》登陆博得好票房,也大大激励了台湾动画从业人员。在清华大学攻读工艺美术创新博士生的台湾青年画家徐伟轩,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台湾动画产业起步很早,也曾出过如《魔法阿嬷》等优秀闽南语动画电影,只是由于市场规模太小,动画电影制作成本又高,使得产业日渐薄弱;大陆电影市场庞大,接受度高,两岸之间又有着相近的历史文化与生活记忆,台湾动画还是有开辟新舞台的契机的。

寓教于乐电影传达生态环保理念受好评

  《青蛙总动员》原名《桃蛙源记》,是台湾导演杨仁贤制作的台湾首部3D动画电影,于2014年10月3日在台上映,最终取得483万元新台币的票房。这部动画片以南投县埔里镇特有的黑蒙西氏小雨蛙为主角,描述小黑蒙为对抗外来种牛蛙入侵及人类对自然的开发,所展开的一连串冒险故事。

  该片在大陆上映能取得成功,导演杨仁贤分析指出,电影本身寓教于乐,藉由感人故事情节,传达生态保育和环保理念,从而博得大陆亲子家庭口碑。

  但是,虽然标榜台湾首部3D动画电影,可据徐伟轩介绍,《青蛙总动员》的动画品质还有待提升,从画面可以看到,物体呈现质感差强人意,动作僵硬、塑胶感太重,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叫丑萌。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是被称作国产电影良心的大陆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该片去年取得近10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动画制作之精美尤为令人称道,当然,制作费也不菲。

  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亿来亿去的成本相去甚远。

动画代工台湾市场太小人才外流严重

  从技术上来说,台湾动画的水平其实不低。这从蓬勃发展的台湾动画代工就可见一斑。

  据徐伟轩介绍,台湾一直是动画代工的重镇,很多好莱坞动画片的特效、分镜头、创意都有台湾印记,这几年也帮大陆代工过一些电影。像今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的《头脑特工队》,其分镜师张永翰就来自彰化。

  动画片制作成本贵,要一帧一帧画,一部动画片制作费用就不比一部真人电影低。在本来就不大的台湾影视产业中,自制动画片更是冷门中的冷门、弱势中的弱势,投入产出比低,也难怪越来越少人碰动画片了。

  另一方面,市场在哪,人才就往哪。徐伟轩表示,大陆近年产、官、学合力推动动画产业,2010年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像画了一系列古典漫画的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近年也将工作重心转往大陆,他之前在台湾也开过动画公司,但台湾市场实在做不下去,只能西进。

  现在留下来在台湾的,多是一些flash动画制作,虽然不乏创意,但不成气候。

两岸合作历史文化与生活记忆可助力

  一直关注台湾动画产业市场的徐伟轩,对台湾动画很有感情。他告诉导报记者,其实台湾的动画产业起步很早,王小棣1998年导演的《魔法阿嬷》,剧情天马行空,曾获得美国芝加哥儿童国际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影片;蔡志忠1994年导演的《禅说阿宽》,也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好评如潮。

  此次《桃蛙源记》在台上映1年半后,得以走进大陆观众视野,还要经过一番借壳上市的包装。据徐伟轩介绍,如果直接引进《桃蛙源记》上映,会直接占用境外引进片配额。《桃蛙源记》于是采取与大陆电影公司合拍的模式,将进口电影变为半本土电影,修改剧情并重新配音,解决配额限制问题,连电影名称也改为《青蛙总动员》,终于获准上映。

  《桃蛙源记》的成功,让台湾动画从业者嗅到了商机。徐伟轩观察指出,大陆近年来在各地成立多个动画产业基地,有官方政策的支持和民间资金的挹注,除了相当大的人才需求,更提供了两岸合力制作动画的绝佳机会。台湾的创意发想是软实力,两岸又有相近的历史文化与生活记忆,如果妥善针对大陆市场做总体规划,没有理由会找不到发展机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