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华侨 >> 华人视觉 >> 台媒:破解少子化困局 台当局须把钱花在刀刃上

台媒:破解少子化困局 台当局须把钱花在刀刃上

  新时社网4月19日电 台湾《经济日报》18日发表社论《抢救少子化 官民总动员》称,台湾人为什么不爱生,也生得少?台湾的低薪困境多年未解,过长的工时名列全球前茅,也让民众一再延后婚育计划。要减轻台湾的少子化压力,台当局必须制订务实可行且能借力使力的生育政策,同时也把钱花在刀口上。

  文章摘编如下:

  台当局近日宣布成立“少子化办公室”,力拼要把总生育率(指育龄妇女一生中所生育的子女数),从目前的1.1人,提升到1.6人,减轻台湾的少子化危机。台“卫福部部长”陈时中表示,会在三个月内统合资源提出短中长期计划,短期政策将摆在提高育儿津贴与托育政策,让民众想要生、养得起。

  台湾的少子化危机,并非今日才发生,这几年在台当局拉高催生诱因下,台湾的总生率虽有回升,但还是低于1.3人的超低生育率水平;距离维持稳定人口结构的理想生育率2.1人,更有相当大的距离。

  在亚洲,同样饱受高龄化与低出生率双重夹击的地区不少,像是新加坡、韩国、日本等。近年总生育率徘徊在1.4人的日本,早在2003年就在内阁设立“少子化担当大臣”,现任首相安倍上任后,更是拼命催生,并喊出2025年要把总生育率拉到1.8人的目标。

  台湾人为什么不爱生,也生得少?君不见,台湾的低薪困境多年未解,过长的工时名列全球前茅,也让民众一再延后婚育计划。即便长年在职场奋战的男女,好不容易抽出时间结婚生子,但是经济能力有限的双薪家庭,如何应付庞大且费力的托育、教育问题,还是让不少人生了一胎就止步,更遑论那些饱受工作摧残,想生却生不出的求子家庭。

  直言之,台湾的少子化问题,实际上是架构在层层贫瘠的经济、教育、社福等困境中。台湾想要脱困、降低人口负成长的压力,不能只靠“卫福部”,蔡英文、林全都应跳出来领军承担。

  日本倾国家之力,花了十多年的工夫鼓励生育,但当前成效还不足以让人惊艳。欠缺整体催生战略的台湾,要在短时间内让年轻人有生子的意愿,难度更大。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资源有限、时间紧迫下,台当局至少要做好下列三件事:

  第一,台当局财政有限,更应积极“杠杆”“地方政府”与企业一同来催生。例如,以统筹分配款做诱因,或是仿效几年前的县市节能竞赛,以高额奖金鼓励各县市推出因地制宜且兼顾城乡不同需求的催生策略。

  在企业方面,这几年已有不少企业主动提供员工优渥的生育福利,像是台湾渣打大方提供20周产假,优于“劳基法”的56天产假,或是如金仁宝集团鼓励员工每生一胎,就补助6.6万元(新台币,下同)等。台当局此刻应大举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跻身幸福企业之林,或可考虑将企业是否提供友善的生育或托育措施,做为企业申请“政府”经费时的评选条件之一。

  第二,劳动、性别平等法规,应提供有力的生育支撑。例如,很多妇女担心生育后,工作与升迁机会就会跟着泡汤,此时,台当局就应积极完善远距工作法规,或是让有育婴需求的父母,可以选择部分工时弹性上班。

  第三,针对想生育但是生不起或是生不出的家庭,应提供有效协助。针对生不起的家庭,台当局更要重视“实质分担育儿责任”,例如从环境面提高公托比,或是拉高托育、教育补助,乃至于幼儿学前特别扣除额等,都是不错的做法。针对想生却生不出的家庭,也可仿效日本提供试管婴儿、不孕症治疗半价补助,让真正有意愿生养的家庭,能平价圆梦。

  要减轻台湾的少子化压力,台当局必须制订务实可行且能借力使力的生育政策,同时也把钱花在刀口上。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