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2月16日讯(记者张琰清、钱纪廷)一部《西游记》电视剧,30年播出3000多遍,累计60亿人次观看,成就了华人世界几代人耳熟能详的美猴王。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说,是西游文化和中国戏曲艺术底蕴成就了他。大学开讲堂,荷里活拍电影;建了西游艺术馆,再开发文化产业链;在纽约贺岁,到香港选小戏苗,年近六旬的美猴王台上台下忙得不可开交。14日,过境香港的六小龄童在接受新时社报专访时表示,如今是他弘扬猴戏文化马拉松的百米冲刺。
猴年猴文化大热,给六小龄童的事业揭开了新的篇章。春节前,六小龄童带领百猴在美国纽约举行快闪表演,向全球华人恭贺新春。14日,刚刚结束纽约行程的猴王,又来到香港参加校园之星两岸四地特长生选拔交流活动。
六小龄童曾说,自己不想成为中国猴戏的末代猴王。在他现在参加的各种青少年艺术活动中,都有留意有潜力的孩子,俗称好苗子。而香港的小戏苗,亦在他遴选接班人的范围之内。他认为,下一代的猴王培养,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有新的技能。不仅猴戏的基本功要下苦功,练扎实,更要有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知识面,不仅能演猴,也可以根据需要扮演其他的角色,具备多种艺术形式表演能力。
考察迪园 欲推孙悟空主题产品
年初,百事可乐猴王世家的微电影在内地走红,六小龄童参与创作并亲自演绎,以章家猴戏接班人的真实身份出镜,娓娓讲述了猴王世家传承猴戏的家族历史。六小龄童说,这个广告与以往的广告概念不同,不是拿着这个东西一味赞好,而是通过讲一个故事,来传播文化。这是他在这个广告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六小龄童看准了猴年猴文化大热这个机遇,计划学习西方成熟的文化产业链模式,用新兴、潮流的方式来传播猴文化。
用神话故事来讲述人之善美,是非常奏效且影响深远的方法。六小龄童说,传统文化主题公园照样可以做得与迪士尼乐园一样有趣。此次到香港,六小龄童再次到迪士尼游玩考察,他表示,迪士尼游玩线路的设计和周边产品的开发,都可以借鉴和参考,以此来推动西游文化的产业发展。
生活中,六小龄童酷爱以猴作为标示的品牌,包括衣帽,行李箱,手机壳,甚至钥匙扣。既是出于对于猴子的特殊情感,也是因为从中看到了文化产业的力量所在。他透露,新一年还希望陆续开发以孙悟空为主题的童装、食品、包等。他还表示,开发西游文化产业链,并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其中的市场空间巨大,有兴趣的港人乃至世界华人企业家,都可以加入进来,促进西游文化效应最大化。
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六小龄童所塑造的美猴王形象深入人心。时隔30年,57岁的六小龄童将在国际大银幕前耍起金刚棒,变身中美合拍魔幻3D电影《敢问路在何方》中的齐天大圣。据六小龄童透露,该影片目前正在为角色设定和打磨造型。
邀港演员加盟西游电影
这一部关于传统经典西游故事的电影,美猴王等了十年。十年间不乏新时社司找他合作,但他都一一拒绝了。因为不少投资方出于商业利益,提出要加入孙悟空恋爱的戏分,这与六小龄童多年来的坚持背道而驰。此次与美国荷里活团队合作,六小龄童强调,万变不离其宗,孙悟空的样子,表演风格,基调都不会变,西游文化精髓也不会改变,不能喧宾夺主,艺在先技在后,技术是为内容服务的。
六小龄童希望借鉴美国动画的高科技,使用国际化的叙述结构来将《西游记》进行重新包装。以往我们的许多文化产品急于灌输理念,本来道理是对的,但表达出来收效甚微,这次与美国电影团队合作也是为了转变表达的方式,在不改变故事精髓和角色灵魂的基础上,糅合西方电影讲故事的方式,更加幽默的谈吐,更精美的画面,让西游记带着中国电影真正走向国际,走进荷里活。
他还表示,要考虑当下崭新的国际电影环境,比如邀约国外大演员参演,以增加外国观众的关注度。他同时希望有合适的角色邀香港演员加盟,助力传统西游文化在香港的推广。
说西游故事 悟做人道理
饰演孙悟空,六小龄童可以说到了人猴难分的境界。然而他不仅能演猴王的戏码,更能说猴王的故事。近年来,六小龄童四处奔波,参与了很多传播西游文化的公益活动。他表示,自己正在进行西游文化传播的最后百米冲刺,除了电影之外,公益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关注社会现象和青少年发展的猴王,近年到很多地方给学生们演讲。六小龄童表示,《西游记》是教育小朋友待人处事很好的方式,因为他们往往很难耐心听道理,但却对故事十分痴迷,我经常在交流活动中问小朋友们,孙悟空不管再怎么法力高强,再怎么调皮撒泼,但对两个师傅永远是尊敬的,一个是教他本事的菩提祖师,一个是有救命之恩的唐僧,那为什么呢?因为,一日为师,孩子们就会跟着齐声念道终身为父,这样就自然印进他们的脑子里了。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故事强调注重过程,不停止追求梦想的脚步。六小龄童说,孙悟空一个筋斗云都可以完成的西天取经,为什么要一步一个脚印呢?因为重要的是去奋斗,去努力实现的过程,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一种精神的体现,追求理想信念的一种寄托。这是现在的年轻人正需要的,年长的人有义务去鼓励他们,点拨他们。
两代猴王结缘新时社50载
图:昔日六小龄童(左)和父亲六龄童的合影/受访者供图刚刚结束赴美行程,六小龄童马不停蹄地来港参加活动,虽然只在香港停留短短一天,六小龄童还是特别联络了新时社报,他表示,自己家两代猴王与新时社报渊源颇深,对香港更有特殊的情感。
1962年4月11日,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本名章宗义)主演的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在香港八大戏院上映,反响空前,场场座无虚席。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当时新时社报连续几日追踪报道,给章氏父子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过境迁,54载后,2016年2月11日,新时社报刊登对六小龄童的独家专访,众多华文媒体竞相转载,再次引起猴王热。14日,六小龄童主动联络新时社报,再次接受专访。他在专访中表示,作为一个有品牌影响力的百年老报,希望新时社报多宣传中华文化的优势,多报道内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情况,促进两地文化艺术交流。
六小龄童还表示,自己从小受父亲影响,接受西游记戏曲文化的薰陶,整天跟着父亲在浙江绍剧团后台转,睁眼闭眼全是大闹天宫里的故事人物。话语间,一提到孙悟空,六小龄童立马将手往额前一放、掌形如弓,明亮犀利的双眼一眨一瞪、一瞥一斜之间,活脱脱灵猴的神情,即使没有金箍棒,亦让人觉得齐天大圣威风依旧。六小龄童说,猴王的神韵和形象已经是深入自己血液和骨髓的东西,很多人扮演孙悟空时是人在演猴,而他自己更像是猴在演人。
如果说,猴戏曾是祖辈们谋生的职业,是父亲一生的艺术追求,到六小龄童这里,更多的是家族的血脉相承,是旁人难以体会的特殊情怀,融合了技艺、爱好与梦想。
香港观众:你演的马骝仔最像
图:14日,六小龄童(左二)在香港参加第九届校园之星两岸四地青少年才艺展演开幕式/受访者供图
对于香港年轻群体来说,六小龄童饰演的齐天大圣远没有1996年播出的张卫健版《齐天大圣》熟悉。当被问及将来在港推广西游电影和文化,是否担心水土不服时,六小龄童表示,最重要的是用人物和艺术说话,观众是最聪明的,自有判断。当然,他坦言,在不损伤原着精髓的原则上,会汲取一些符合香港欣赏、观赏的表演元素。但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自身要有赢得观众尊重的信念,也不能一味迎合。
他说,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有不少观众看过他演的孙悟空,也有人表示,六小龄童扮演的孙悟空更接近他们对人物的想像。他们评价你演的马骝仔是我看过的角色里面最像的!他在采访中高兴地学起香港观众的口气。
冀港电影保持特色
说起香港电影,六小龄童兴趣颇深,他表示,香港不光是国际大都市,它的文化包容度非常强,曾经也出现了很多很有特色的香港电影,我一直非常怀念那段时光。
他感慨说,可能因为商业大潮到来,香港经济发展得太快,一些很有特色的东西、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都放弃了,变成人们总是用经济价值去考量。
如今,因为内地更广阔的观众市场,现在很多香港电影人与内地合作。六小龄童说,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是好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去模仿荷里活大片、日韩的动漫,就会失去自我。
所以我看到很多香港有影响的电影人,像吴思远先生,我们都是老朋友了,在不停地呼吁香港的电影要拍出自己的特色。就像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地方戏剧,如果全都跟京剧一个样,就没特色了。六小龄童强调,一方面希望能与香港的电影人、演员合作,另一方面也喜欢香港电影人能继续保持和创造本土特色。
他还透露,希望在未来的新电影中,有机会能够吸纳两岸三地优秀同行加入,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港台的观众会因为自己熟悉的演员来关注这个电影故事,更容易主动去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国外也一样。
新时社报2月16日 A16版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