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每节沉管长180米左右,造价超1亿元人民币,图为沉管预制现场。
新时社网10月8日讯 (记者 方俊明)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首节曲线段沉管E33,在历经逾26小时的浮运、安装,于8日与东人工岛成功对接。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E33作为首节曲线段安装无经验可循,对接的东人工岛亦地形复杂,但施工团队通过对碎石基床铺设、加装防淤屏及导流堤等创新工法,加上“天公作美”未受台风影响,攻克了大桥沉管安装以来前所未有的难度。可见,大桥岛隧工程建设技术更为娴熟,而E33的顺利安装,也将为剩余4节沉管加速“收官战”积累了宝贵经验。
E33安装难度前所未有
大桥海隧由28节直线段沉管和5节曲线段沉管对接而成,而首节曲线段沉管E33的安装,与已成功安装的28节直线段沉管相比,“它的难度前所未有”。大桥岛隧工程项目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说:“因为水力是偏心的,不像直线管节通过尾巴跟头是一个主线上。很有可能造成水的压载过程中间的偏心受压,引起我们管节的偏位。”同时,东人工岛复杂的地形使海水流向变化多端、流速极快,带来的泥沙无规律回淤对沉管安装更是致命困难。
“如果已经整平好的基床上泥沙回淤超过4厘米,将无法进行沉管的下沉对接,否则将会产生沉降或位移,直接影响海底隧道的平整度和安全。”上述负责人表示,按之前气象监测,E33沉管安装作业期可能会有台风影响,届时施工海域可能会有大风和强降雨过程,“如此的话,E33施工将面临的气象条件是最为复杂的一次,当时拟定10月7日作为施工首选窗口,8日、9日为备用窗口”。
攻克一系列世界难题
7日凌晨5时半,E33沉管正式启程浮运,到沉管转向、沉放、拉合,于8日早上7点20分完成对接,仅花了逾26个小时。上述负责人分析称,施工团队通过全面落实各项保障工作,包括密切跟踪海洋环境变化、加装防淤屏;还有经过多次论证优化,将两段4000多吨的钢板混凝土“导流堤”专门安放在E33沉放的海域,攻克泥沙回淤预报微量化、深水高精度清淤设备、隧道密封防水等世界公认难题。而正在南海生成的台风“艾利”也未对E33作业期带来太大影响,为E33安装加速完工提供了有利的气象条件。该负责人说,E33作为首节曲线段沉管顺利安装,将为大桥海隧余下的4节沉管加快施工提供宝贵的技术积累,预计最快今年底、最迟明年上半年实现全隧贯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