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香港视点 >> 【香港人家】儿科医生杨文秋:见人受苦就去帮

【香港人家】儿科医生杨文秋:见人受苦就去帮

\

杨文秋说,见到人受苦,就想去帮忙 /新时社报记者 麦润田摄

  新时社网10月16日讯 (记者 叶汉亮)足迹遍及内地汶川、菲律宾、东非肯尼亚、中东约旦等多国,儿科医生杨文秋去年11月再次踏上征途,远赴希腊边界小镇伊多梅尼(Idomeni)难民营,展开了近一个月的义务救援工作,见证了鲜为人知的难民生活,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逃亡故事。“平安是福气,不是必然”,是杨医生多年“东征西讨”的最大感受,生活只需要简简单单,人生已很满足。

  叙利亚内战自2011年爆发至今,导致逾25万人死亡,超过800万人在战火中流离失所,数以百万计叙利亚人逃离国家,沦为难民,分别涌入叙利亚邻国约旦、黎巴嫩、土耳其、伊拉克等地。

  公院工作 工馀各地义诊

  部分叙利亚难民经土耳其,横渡爱琴海,在希腊雅典上岸,到达希腊边界小镇伊多梅尼,希望藉进入马其顿共和国,再前往北欧国家生活。

  清爽短髮的杨文秋,在公营医院工作多年。她表示,小时候看到一张刊登于报纸的非洲难民新闻图片,脑海浮现疑问:“为何对方要受如此痛苦?”自此奠定助人为己任的意向,长大后成为一名儿科医生,工馀时间就到世界各地展开义诊。

  杨文秋慢慢道出难民营见闻。她说,伊多梅尼难民营吸引了世界各地欲前往北欧展开新生活的难民,除了叙利亚难民,还有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埃塞俄比亚、非洲等地的难民,在伊多梅尼难民营内都找得到。

  难民营最忌胡乱拍照

  “千万不要影相”,原来在难民营生活,最忌是胡乱拍照,“叙利亚难民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他们逃离国家,只是迫于无奈”,杨文秋说,叙利亚难民希望将来可以回国,很多人都不想影相,担心将来返回国家后会被追究,或牵连到仍留在叙利亚的家人。

  杨续指,有不少叙利亚人并非全家逃亡,部分家庭成员会先逃往其他国家,待一切安定后,再申请家人到来。他们到达伊多梅尼难民营后,会用营地的免费无线上网,用智能电话与叙利亚家人联络报平安。而一名叙利亚青年的智能电话,却记录了他伤痛的逃亡之旅。

  “智能电话内一张五人合照,现今只馀下一人。”杨在难民营知道了一位20馀岁叙利亚青年的故事。“他们一行五人由叙利亚出发,途经土耳其,横渡爱琴海时两名友人遇溺,在希腊上岸后,经陆路走到伊多梅尼途中,一名在森林跌死,一名在过河溺死”。

  故事虽然悲痛,但路总要走下去。“歷尽生离死别的叙利亚青年,终于到达伊多梅尼难民营,但他无暇伤痛,等待着他的是茫茫前路。他到达伊多梅尼难民营,确认身份后,要在限期内进入马其顿共和国,在马其顿共和国72小时内出境,前往北欧等地。”过程分秒必争,不容许你慢下一步。

  冀各国关注难民生活

  她感慨指,对于很多受天灾人祸影响的人来说,“有生命已是福气,代表人生仍有机会”,每一名难民背后,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他们都比我们想像中坚强,不会轻易在挫折、困难前放弃”。艰辛的逃亡过程中,难民面对的不只是死亡威胁,“三名只懂说阿拉伯语的叙利亚青年,登陆希腊后,取得身份认证文件,期望进入马其顿共和国,前往北欧,但在马其顿共和国边境验证身份时,却被拒绝入境。”

  原来三名叙利亚青年在途中受骗,身上仅有的500欧元、身份认证文件被骗去,到达伊多梅尼后,面对进退两难局面,幸好最终身份获得认可,成功进入马其顿共和国。

  对于为何多年坚持东奔西跑,不惜犯险到访世界各地做义务救援,杨淡淡地说,“见到人受苦,很自然就会去帮他”,一个简单直接的理由,成为杨文秋决意继续为难民健康付出最大努力的动力。她坦言,难民生活往往为世人忽略,希望世界各政府可多关注难民,给予他们有尊严、有未来的生活。

\

新时社报》10月16日A15版专题报道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