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华侨 >> 华人视觉 >> 中国时报:绿营能源政策已进入死胡同

中国时报:绿营能源政策已进入死胡同

  新时社网3月13日电 台湾《中国时报》13日发表社论《废核、减碳、环保、不缺电的死胡同》称,近来发生的几件事已明显看出,绿营能源政策已进入废核、减碳、环保、低廉电价选择困境的死胡同。蔡英文当局应该理性面对核能问题、重新检讨修改能源政策,勿陷台湾于长期的能源与环保灾难。

  文章摘编如下:

  民进党上台后力推党版能源政策,原来就有不少专家持保留态度,甚至提出严厉警告,蔡英文当局仍执意推动。近来发生的几件事已明显看出,绿营能源政策已进入废核、减碳、环保、低廉电价选择困境的死胡同,必须在废核与减碳间做出选择,既要废核又要减碳,台湾经济与产业、企业,甚至环境恐将同受灾难。

  日前台塑六轻减煤2成的行政诉讼案败诉,此案可能让今年麦寮电厂无法取得展延许可证,更可能引发“骨牌效应”。与此同时,去年就因彰化县政府拒发许可而被迫关厂的台化彰化厂案,台化提请诉愿后,台“环保署”决定撤销彰化县政府对台化的行政处分,因为县府有“认定事实错误、程序违法,以及理由不完备等多项违误”,台化因此可复工。

  这些案子让外界看到“一个台湾,N套法令标准”。麦寮电厂可以因“地方政府”因素无法取得展延许可,彰化台化则是被迫关厂后又“失而复得”,其中又隐约看到“中央”是担心今年缺电危机,宁可支持让台化复工。但问题是,“中央”与地方可有一套一致的审核标准让企业知所遵循吗?

  与此同时,外界又看到这个自认环保、承诺减碳的“政府”,不但加足马力要增加火力发电厂与机组,甚至对大潭电厂紧急发电机组的环境影响评估采取了“最低标准”做法,连环评都不做就进行,翻案过程明显看出台当局的着力痕迹,“环保署”甚至发新闻稿说,本案“使当地整体空气质量得以逐步获得改善效果,才通过本案审查”。

  外界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台当局有如“精神分裂”;有时高喊降空污要让电厂停摆;有时毫不考虑环境影响与冲击,铁了心地放水到底;有时祭出环保、绿能大旗,强调绿能的减碳效果,同时却又一直增加火力发电,对其造成的污染与排碳毫不在意。

  会造成这种“精神分裂”,毫无疑问原因就在民进党的能源政策,其出发点与核心是全面废核的非核家园。全面废核并非不可,但民进党从未有稳健的规划,更从未诚实、明白地跟民众说明废核的代价与风险。

  岛内核电占全部电力供应的16~18%,全面废核代表电力供应减少了18%。民进党说要大幅拉高绿电(风电与太阳能)的供应,但实际上却完全没有稳健可行的规划与计划。绿能尚未增加,核电机组已经逐渐停机,实质提前除役;目前已停机的核一、二厂的机组就让岛内供电马上少了4%左右。这就是台当局要不顾环评、建立“紧急供电机组”的原因。

  更大的谎言是,民进党当局从未明确、诚实地告诉民众,这个做法会让未来空污严重、排碳增加。绿能有其优点,但供电极不稳定,不能24小时稳定供电,无风、无日照时供电可能降到零,因此绿能不能取代核电、火电,举世皆然。这代表的是废核后,要兴建更多的火力电厂与增加机组,其实台当局已如此做了,否则台湾就要成为“缺电之岛”。不过,火力发电是空污与排碳的最大来源。

  台当局也未诚实告诉民众,全面废核与建构绿电的代价是多少,只谈发展绿能产业、种电收益、承诺电价不调高。根据专家估计,政策代价在3兆元(新台币,下同)左右,这些代价最后一定会反映在电价上,而台当局要所有学校、公家单位、水库全要“种电”,这种几近“大跃进”式的推绿电,风险太高且后遗症严重。

  有些政策的转变一夜之间即可,民进党当局有意订“保防法”,这类错误的政策一夜之间即可改变。但能源政策不行,任何能源政策、计划、建设都非10年以上难竟其功、见其效。蔡英文当局全面废核、把核电厂拆除后,当大家才发现绿电不足恃,增加的火电又碰上环保与减碳问题,此时如要再把电力结构调回来,至少要再花10年以上,甚至永远不可能调回。

  现在已可明显看出绿营能源政策的问题与缺陷,为台湾未来计,蔡英文当局应该理性面对核能问题、重新检讨修改能源政策,勿陷台湾于长期的能源与环保灾难。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