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华侨 >> 侨务动态 >> 广东寻访侨批银信后人 缅怀华侨家国精神

广东寻访侨批银信后人 缅怀华侨家国精神

广东寻访侨批银信后人缅怀华侨家国精神 林家钟展示家里收藏的侨批复制件。 陈启任 摄

  新时社网潮州2月1日电 (记者 陈启任)“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前,古楼村是整村‘下南洋’,家家户户的成年男子都会到海外谋生,我大伯去了香港,二伯在新加坡,父亲则在马来西亚。”今年69岁的林家钟手捧着两封侨批,讲述着祖辈父辈赴海外打拼谋生的往事。

  广东省住建厅、省文化厅、省档案馆等日前启动开展“寻访侨批银信后人”活动,邀请后人讲诉侨批背后的故事,呈现海外华侨心系家国的精神。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郭壮狮春节期间赴潮州市潮安区古楼村看望“侨批后人”林家钟,听取记录近代以来古楼村华侨爱国爱乡的故事。

  侨批是华侨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给家乡眷属的书信和汇款合称,广泛分布在广东、福建侨乡地区。侨批的特色在于银信合一,批封上大多注明了海外华侨汇款的金额。2013年,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潮安区金石镇古楼村是当地著名侨乡,近代以来,当地先民结伴漂洋过海外出打拼,在海外站稳脚跟后通过侨批银信支援家乡眷属。坐落于村内整齐划一、气势恢宏的潮汕传统建筑,大多都是华侨支援家乡建设的见证。

  记者看到,林家钟父亲于1951年寄回来的侨批上写到:潮安古楼乡田墘内交双亲大人玉启,港币五十元。林家钟介绍,他父亲三兄弟,加上已经成年的堂哥,每月四封侨批,成为故乡十名女眷和年幼的他主要经济来源。海外寄回来的侨批甚至曾装了满满一箱,后来大多因搬家等原因遗失。

  林家钟称,小时候在村口等侨批时兴高采烈的心情仍记忆深刻,但对于家中女眷来说,更多的是五味杂陈,家人出海打拼得来的血汗钱来之不易,充满辛酸。

  郭壮狮表示,侨批银信是近代以来华侨爱乡爱国的见证,一封封侨批都呈现着华侨的家国情怀,广东正开展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挖掘驿道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侨批银信正是南粤古驿道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郭壮狮称,希望通过“寻访侨批银信后人”活动,倡议更多侨批后人加入,系统地整理挖掘侨批背后的故事,让年轻一代了解华侨爱国、刻苦、诚信的精神。(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