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台湾 >> 聚焦两岸 >> 学历贬值薪资缩水 台湾青年“登陆”求突围

“海峡交流文化中心”在厦揭牌 计划投入20亿元打造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

  新时社网4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杨思萍/文吴晓平/图)昨日,大陆高等院校涉台机构人才培养工作会暨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揭牌仪式在厦门隆重举行。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是国台办批准成立的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会上,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宣布将对这个中心投入2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

  上午11时15分,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国务院台办副主任龙明彪、国台办研究局副局长孙升亮等嘉宾莅临现场,并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刘国深、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会长姚志胜一同为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揭牌。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是旨在承担两岸文教交流、特别是两岸青少年交流合作的民间机构。2015年11月5日,海峡交流文化中心获得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设立,它由国台办提供业务指导,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提供智力和学术资源保障。民间社会力量和学术研究机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打造集交流、教育、培训、科研、实践于一体的特色鲜明的两岸文化交流平台。未来,该中心将依托两岸四地民间社会力量展开运作,集官、产、学、研、用于一体,成为两岸青少年携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地。

  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基金会会长姚志胜表示,基金会计划投入20亿元人民币资金,倾资打造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活动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教育培训、科研办公、会议、展览于一体的综合性两岸文化和青少年交流平台。中心将在国台办的指导和支持下,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大陆和港澳台社会各界力量,更加深入和具体地推动两岸交流,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搭建起立足闽南、辐射全国的两岸青少年交流总部基地。

深度解读

专家建言两岸青少年如何融和共生

  在高等院校涉台机构人才培养工作会暨海峡交流文化中心揭牌仪式中,与会的专家学者也对两岸青少年未来如何融和共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杨国赐:利用网络平台互修学分

  此次会议邀请两岸专家学者谈人才培养,台湾亚洲大学讲座教授杨国赐认为其中的核心主轴,是要在两岸和平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促进两岸的共生共荣。在具体的方法上,他提出可建立跨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尽速规划网络教育平台,两岸青年可以透过网络互修对岸的学分,并且学分可以得到相互的承认。

仇长根:两岸青年需要强连接

  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仇长根认为,当前,台湾差不多只有三分之一的青少年来过大陆,相比他们的

祖辈跟大陆有割不断的关系,这些青少年和大陆的关系只能是弱连接,甚至是没有连接。虽然两岸婚姻也是强连接的一种,但是到目前为止也只有30多万对。有些台湾青少年来过大陆,但是由于台湾由强变弱的心理落差,在交流过程中也延伸了负面效应。仇长根说,两岸青年要融和共生,首先要准确把握青少年的思维,从体验式交流入手,现在是网络时代,利用手机也可以进行强连接。

吴清基:两岸教育交流是双赢

  台湾前教育部长吴清基昨日也现身会场,在他的任内,台湾通过陆生三法,大陆学生因此可以赴台攻读学位,但也同时产生了饱受争议的三限六不。吴清基说,现在很多人还对三限六不很不谅解,我也知道不好,但是可以慢慢改,两岸条件不一样,互相体谅,互相磨合,不断交流,才能共创双赢。在吴清基看来,大陆学生认真、素质良好,台湾学生很有创意,来大陆也可以有所发挥。就社会发展的意义而言,两岸学生的交流有助于消除歧见,增进彼此的认知;两岸大学之间进行教育合作、研究课题,也可以促进彼此的学术发展。

邓文金:闽南文化促进两岸交流

  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邓文金认为,闽南文化是两岸人民的共同精神家园,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邓文金提出几个主要的措施,包括积极开展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特色资料的发掘、整理与研究,以及两岸高校通过教师互聘、教育资源互补等方式进行闽南文化交流合作。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