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香港视点 >> 回归纪念日授勋 消防双雄获追授金英勇勋章

同胞利益重于泰山 五星红旗为海外港人护航

图:香港紫荆广场举行升旗仪式新华社

  新时社网7月1日讯(实习记者唐一铭)自1997年香港回归以来,中国驻外使领馆为在海外的香港公民提供了许多帮助。无论是南亚海啸、尼泊尔地震等天灾,还是埃及车祸、马尼拉人质事件等人祸,或是生病住院、遭窃被骗等意外,每当海外港人遇到危险与困难,中国驻外使馆都第一时间出现,协助港人渡过难关,让港人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正如现外交部驻香港公署特派员宋哲所承诺的,在外交部、香港特区政府、中国驻外使馆和外交部驻港公署“四位一体”的机制下,确保“港人安全无小事,同胞权益重于泰山”。

  “四位一体”保安全

  2006年1月,一香港旅行团在埃及遭遇车祸,14人当场死亡,30人受伤,16个家庭支离破碎。遇事旅行团拨打港人在外求助热线后,香港保安局即时联系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望协助死伤者及其家属。中央领导人也在获悉后要求大使馆启动应急机制。使馆大使和应急小组在与埃及旅游部等取得联系后,前往医院探望伤者,代表中央政府表示慰问。入境事务处也派出官员,和医管局的医护人员一起搭乘飞机前去为伤者提供医疗援助。

  同样是在埃及,2013年2月,载着21名游客的热气球在降落时发生爆炸,造成19人死亡,包括3个家庭的9名港人。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得知后第一时间成立事故处理工作组,赶赴乐蜀善后。当晚,大使馆安排将死者遗体送往开罗。香港入境处则派出官员,与香港死者的家属和旅行社职员一起前往开罗,在当地与大使馆人员会面,协助家属辨认遗体。随后,医管局又派出3名临床心理学家前往开罗照顾死者家属,关顾他们的需要。

  遇个人求助伸援手

  去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2个香港家庭致电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希望联系当地亲属,入境事务处也接到了43名在当地的港人的求助。之后,大使馆及入境事务处成功与42名港人取得联络,但仍有1名尼泊尔裔港人遇难。外交部驻港公署在最短时间内启动了应急机制,与大使馆等部门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在尼港人的情况,令大使馆与赴尼工作组做好对接,协助大使馆做好港人的领事保护工作,帮助遇难港人陆续安全返港。

  除却大型事故,中国驻外领馆在面对个人求助时也竭力伸出援手。2008年,一港人在非洲出差时遇交通意外,被其公司安排到约翰内斯堡住院治疗。到达医院后,该港人失血昏迷,身上财物被医院保安收留。但在其清醒后要求院方返还时,却遭拒绝。万般无奈下,该港人请其太太向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求助。总领馆官员在了解情况后,立即赶赴医院与院方交涉,追回被扣押的全部财务。该港人住院期间,总领馆数次派人探望,直至其康复出院、安全返港。

  据报道,香港回归19年来,在外交部、香港特区政府、中国驻外使领馆和外交部驻港公署“四位一体”机制下,国家共处理了逾万起涉及港人的领事保护案,涉及香港同胞数万人。正如宋哲去年撰文所述,“五星红旗、中国身份、特区护照永远都是大家在海外的护身符。”

  居英港人:国家强大华人扬眉

图:新界乡议局海外委员会名誉会长侯根辉受访者提供

  【新时社报讯】驻伦敦记者李威报道:在香港迎来回归19周年之际,居英港侨、新界乡议局海外委员会名誉会长侯根辉表示,他见证了国家的强大让海外华人扬眉吐气,对“一国两制”以及香港的前景也充满信心。

  在英国居住已经四十多年的侯根辉,是来自新界的最早一批移民,他早期从事餐饮业,鼎盛时期曾在伦敦开过五、六家中式餐厅。回顾自己在英国一路走来和努力打拼,他认为国家的强大让华人也感到骄傲和自豪。

  他以经营餐饮业为例,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华人在英国的地位还很低,经常被人歧视,包括吐口水,骂脏话,警察也常以抓黑工为名义骚扰华人餐馆。随着97年香港回归以及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华人的地位也明显发生变化,他们越来越受到尊重和认同,特别是有了国家做后盾,感到背后有人保护,腰杆也变得硬了。

  他特别指出,在香港回归19周年之际,代表居英港侨的新界乡议局海外委员会荣幸获邀前往北京参加庆典,他们希望下一代华人能领取回乡证、增加身份认同的建议也反馈到中央,显示了国家对海外华人的关心。

  对于香港社会出现浊流,侯根辉表示,广大居英港侨都坚决爱国爱港,反对“占中”及“港独”等企图搞乱和分裂香港的反动势力,他认为,反对派的这些行为不得人心,必将落得失败的下场。他还表示,对“一国两制”以及香港的前景充满信心,就在香港庆祝回归期间,他在新界新开张了“一哥火锅店”,寓意香港未来的发展中永远会充当一哥。

  吴建民:“港独”只有死路一条

  【新时社报讯】驻纽约记者黄晓敏报道:美国商界主流社会广为熟悉的美籍香港人中,华美银行(East West Bank)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建民(Dominic Ng)应该是知名度最高且最受欢迎的一位。他仅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将华美银行从一家总资产仅6亿美元的储贷银行发展成为横跨美国东西两岸及大中华地区的综合性商业银行,总资产324亿美元,名列全美百大银行前十位,并成为全美以华裔为主要市场的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

  用智慧书写亮丽人生

  吴建民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书写了一位香港留学生在美国发展的亮丽人生。当记者询问他的成功经验时,他谦逊地将自己的成就部分归功于他在香港出生成长的早期经历。“其实,我在来美国求学前是很不喜欢香港的。那个年代的香港人,是没有国家的,虽然拿的是英国颁发的护照,去英国却要签证,而且签证还很难拿到。而且,七十年代香港正在发展过程中,到处都在修地铁,到处都很脏,因此,我当时就期盼能够早点离开。”不过,当他来到美国求学时才发现,他身上早已根植了“香港精神”,他血液里流淌着“香港细胞”,他在香港成长过程中从那片土地里汲取的营养,不仅筑就了他鲜明的个性,也成就了他的事业和人生。

  吴建民说,英文好,熟悉东西方文化,这正是得益于香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优势。长大后才发现,这种东西交汇的文化底蕴以及包容性,早已静静地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另外,我们香港人有不服输、勤劳吃苦、不等不靠、一切靠自己打拼的“香港精神”,我们做任何事情总是非常努力,这种香港精神成为我们的DNA。“长大后,特别是工作以后,回过头看,才知道香港这个身份对我具有的特别意义。因此,我特别感谢香港这片土地,对香港充满了感情,也一直特别关注香港的发展。”

  吴建民说,他对香港的现状有点担心,“回归十九年了,‘一国两制’政策是好的,北京贯彻得也很好,可是香港政府和香港人民没有发挥好和利用好这个政策优势。”吴建民认为,过分依靠地产的经济结构,使香港经济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发展后劲,以至于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步失去了竞争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香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曾经是成衣制造中心,是国际贸易中心,是国际货物转运中心,是亚洲金融中心,可是,老板们赚到钱后全都投入到地产去了,最后香港经济就转型成为地产经济。如果当年成衣业的老板赚到钱后转向设计、研发和创新方向发展,那该创造多少的就业机会,可惜,现在只剩下利丰还在坚持做老本行。”他很感叹内地经济发展的速度,尤其是深圳,在短短的三十年里,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成为中国创新科技发展中心,聚集了大量优秀的现代化创新企业。

  “其实导致香港现在的困局,有很多方面的因素,除了政府和企业家外,香港人也有责任。”吴建民坦诚地说。“我爸爸从小就告诉我们,英国人靠不住,我们一定要靠自己努力才行。所以,我们小时候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从不怨天尤人,凡事靠自己。可是现在的香港年轻人,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生活水准高了,要求也高了。他们总是责怪政府,归罪他人。”

  港应续发挥桥梁作用

  “我知道有些人提出‘港独’,我认为这根本不可能,很不现实,香港独立只有死路一条,香港根本不具备独立的条件。”吴建民说,“相反,香港应该继续发挥中国经济对外的桥梁作用,在中国经济国际化发展中分一杯羹”。比如,美国还未加入“一带一路”计划,香港可以发挥这方面的桥梁作用,邀请美国有兴趣的企业到香港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香港在这方面仍保有优势,此外,香港在发展环保,网络,物联网、电影等产业,仍有大好的前途。

  美专家:港可促进中美关系发展

  【新时社报讯】驻纽约记者黄晓敏报道:亚洲协会执行副总裁汤姆.纳戈尔斯基(见图)(TomNagorski,音译)6月29日在纽约对新时社报记者表示,“一国两制”政策对香港很重要,尽管香港当前遇到一些困难,但是,“一国两制”政策是香港未来繁荣稳定的基石。

  1997年香港主权交接前后,纳戈尔斯基以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台记者的身份在香港为美国观众做现场报道,亲身经历并见证了中英两国政权交接仪式等难忘的历史时刻,“至今回想起来,那段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尤其是亲眼见到香港人对主权回归的兴奋和自豪感,让我印象深刻。”纳戈尔斯基说。

  纳戈尔斯基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我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6月30号那天,香港下着瓢泼大雨,查尔斯王子、英方代表团以及参加降旗仪式的英军士兵们笔直地站在大雨中,浑身湿透了,那个场面,终生难忘。我也记得7月1日凌晨,当解放军进入香港边境时,欢迎队伍中的香港人欢呼激动的表情。2017年,香港政权交接就二十年了,‘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确保了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纳戈尔斯基谦逊地表示,过去十九年,他一直在关注和关心香港的发展,不过由于身在纽约,因此对香港的了解肯定不如香港的那些专家学者。他在亚洲协会听到了一些关于香港问题的讨论或争论,大家都认为香港情况很特殊,香港地位很特别,香港的前景不会变,香港的未来会更好。

  “我自己的观点是,香港的国际地位不会变,香港的未来会更好。尽管香港当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香港政府和人民可以处理好这些挑战。事实上,1997年回归前后,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疑虑和担忧,但十九年来,这些顾虑都没有发生。”纳戈尔斯基说。他还表示,“一国两制”政策是香港未来更加繁荣稳定的基础,他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纳戈尔斯基相信,香港可以在促进中美两国关系中发挥更大的更广泛的作用,促进中美两国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在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香港可以发挥比较大的积极推动作用。“中美关系好,香港就会更好”。

新时社报7月1日A24版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