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紫荆网日前刊出专访文章,采访香港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陈立基。陈立基谈到了香港在“一带一路”中存在的战略机遇等。他指出,加强对丝路沿途地区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敢于“走出去”到那里考察营商环境,抓住有利的项目进行投资,是对香港商界的重大机遇和挑战。
陈立基早在十年前便开始投资中亚地区和俄罗斯等国生意,是香港为数不多的“丝路通”之一,他于2014年即成立了“香港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并担任理事长,多次举办“丝路”沿线国家专题研讨会,向香港政商学各界推介“丝路经济带”。
陈立基表示,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香港层面,要想真正推进、实施和落实“一带一路”,都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
他说,“国家所需”也好、“香港所长”也罢,都应该从积极角度去理解,抓住核心去理解,而不是等着国家告诉你“需要的清单”!也不应该是拿着所谓的优势产业清单去套用。就这个问题的本身来说:在香港四大优势产业中,香港可在哪些领域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这个问题非常难以回答,如果谁可以答出这个问题,也就不再需要那么多论坛、研讨会或者研究机构了。这是一个必须经过具体实践才能解答的问题。
“一带一路”中的合作项目大多是战略性的,周期长、资金大,香港又有“挣快钱”的传统营商思维,怎样才能在“慢与快”间实现平衡?
陈立基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一个是政府层面,一个是企业层面。政府层面,应该出面与中央政府主管部门保持经常性沟通和协调,看看在丝路沿线国家的所谓大项目、慢效益项目,上下左右、周边有没有香港优势的行业和领域,比如大项目会需要融资,会需要建设与施工,会需要项目管理,那建设、施工和管理就会有人员的流动,以及人员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大项目也必然会涉及很多的合同,那就有合同管理人员的巨大需求,以及对熟悉合同法律条款的人员之需求等等,这必然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方式。
企业层面,则需要在丝路沿线的国家耐心寻找商机,除了中小项目自身可以运作之外,大型项目也需要与相关的“大项目”业主探讨合作的可能性,也很难在事前做出“快慢平衡”之决策。
特首梁振英一直强调香港要做“超级联系人”,陈立基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认为香港可以做“超级经理人”。如何理解这一角色?
陈立基分析,据他个人理解,大多数人都没有理解透彻“超级联系人”和“超级经理人”之角色的含义。现在的香港年轻人不理解香港与内地的历史变迁以及这种变迁中带来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超级联系人”或者“超级经理人”,顾名思义,就是超级中间人,那么中间人的作用,自然是撮合上家和下家,撮合买卖双方,撮合供需双方,那就不能说你会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和你想干什么,而是上下两家需要什么,你就以“超级联系人”的身份去撮合什么,这里面可能涉及很多领域和行业,以香港特别的身份去协调和推进。
陈立基在塔吉克斯坦和格鲁吉亚等国都有投资项目。他介绍,这些国家的主要投资机会包括,中亚地区主要是前苏联的水果(包括干果)、蔬菜、棉花的种植基地。苏联时期,工业品、机械设备等均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现在则是“中国制造”填补了这些地区对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所以、中亚地区投资领域可能在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及其周边产业,会有一定需求。
格鲁吉亚与中亚地区有些类似,但是有个特殊的产品就是葡萄酒。格鲁吉亚是人类葡萄酿酒的发源地,据考证,距今8000年前,格鲁吉亚地区已经有葡萄酿酒的历史。
“香港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陈立基介绍该机构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主要有:一,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研究;二,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举行了系列“丝绸之路主题研讨会”,已经举办过三次,分别以中亚、塔吉克斯坦和格鲁吉亚为主题,三次研讨会的主要嘉宾分别是上届上合组织秘书长梅津采夫、现任上合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和格鲁吉亚国家主权基金“伙伴基金”主席大卫先生。各界对研讨会反响热烈,提出了许多问题,香港特区“财爷”曾俊华也出席过活动并致词。
近年来,陈立基多次出席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海合作组织各项活动,到过捷克等东欧国家考察。陈立基说,这些地区既有风险,也有商机,欧美、日本、韩国和中国大陆等已经在这些国家有多年的经营和运作,欧美国家搞上几年就觉得不太好,走了;日本人和韩国人又来了;再过几年,中国企业进入,日韩的企业又有撤资现象。总之,有商机,但是要灵活和分散风险。总体看,加强对丝路沿途地区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敢于“走出去”到那里考察营商环境,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环境下,抓住有利的项目进行投资,是对香港商界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作者: 尹树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