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华侨 >> 侨务动态 >> 华侨大学助力甘肃积石山旅游扶贫(图)

逾40万华裔青少年来华寻根 文化软实力获认同

  新时社北京8月5日电 (付强)“学校里,同学和老师说我是乌拉圭人,在家里,妈妈说我是中国人,这让我困扰了许多年”,正在北京参加“寻根之旅”夏令营的马天驹这样告诉记者。

  “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始于1999年,正受到越来越多海外侨胞的热烈响应。据保守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0万名华裔青少年参营,仅通过各级侨办系统报名参与的就超过23万人。

  一边接受着住在国教育,一边又感受着父母中华文化及生活习惯的熏陶,像马天驹这样,为身份定位而疑惑的华裔青少年还有不少。

  乌拉圭营员领队戴宇飞表示,文化认同感的缺失正是造成这种疑惑的根源。

  她认为,通过“寻根之旅”,让华裔青少年在追寻祖辈、父辈成长印记的过程中,融入中华文化、培养对中华文化浓重的代入感,有助于他们自我定位,从而增强在社会交往中的自信。

  “虽然我是西班牙人,但我也是炎黄子孙,我的‘根’在中国”,来自西班牙的裘沂凯说,经过几天的实地了解和亲身体验,既惊奇,又自豪,“回去之后,我还要把旅行的经历分享给同学和老师,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中华文化。”

  带着疑问而来,满载自信而归。他们在中国寻根溯源,强化民族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回国后将所见所学继承传播,努力融通中外文明。

  这正如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所说,“举办‘寻根之旅’,就是希望华裔青少年能够在短时间内,踏着祖辈的足迹亲眼看看祖籍国的发展变化,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既让他们感知作为华夏儿女的骄傲和自豪,也有利于他们成为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促进者。”

  “寻根之旅”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营员父母中,有不少人从事对华贸易,“华人身份”令他们收益颇多。这些父母非常重视子女华人身份的建设,在他们看来,掌握汉语、传承中华文化是子女成长的“必修课”,是成为学贯中外的多元人才的必经之路,而“寻根之旅”恰恰提供了这种启蒙。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营员都对记者表示,只有亲眼看到才能了解,真正的中国远比电视里呈现的更加丰富和多元。

  “每一天的行程,对于我和来自乌拉圭的朋友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震撼”,18岁的马天驹说,“我想,只要努力,任何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因为这里的机遇无处不在。”

  事实上,经过这些年的“寻根”活动,当年参营的华裔青少年,不仅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他们很多人也因此实现了事业发展。中华文化的“软实力”,通过他们转化成了人生的“硬实力”。(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