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中国该如何实现军事上的崛起?
中国的军事崛起有需要, 也是必然。但军事崛起是在一个国家崛起的方方面面中最为艰难的。这些年来, 随着中国军事投入的增加, 国际社会也给予了中国军事现代化越来越多的关切。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其他国家视中国的军事崛起为威胁, 那么也必然会在军事上和中国竞争, 最终有可能导致中国和其他国家间的军事竞赛, 而这正是中国必须避免的。从以前大国崛起的经验看, 中国军事崛起至少必须考量如下两个大问题。
第一个大问题是军事崛起的可持续性。历史上看, 简单地说, 军事的崛起有苏联模式和美国模式, 前者表现为不可持续性, 而后者表现为可持续性。中国的选择是不言自明的。对中国来说, 所要回答的问题是: 为什么苏联模式不可持续, 美国模式是可持续的?
从军事现代化的视角看, 苏联模式也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国家在短时期内动员大量的人、财、物来搞军事现代化, 其军事技术曾经领先世界。但这种基于国家动员模式的军事现代化并没有持续下去。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苏联有称霸全球的野心,也就是搞帝国主义政策。在整个冷战期间, 世界一分为二, 以苏联为核心的东欧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苏联的军事现代化的目标非常专一, 那就是和西方集团竞争。要竞争, 当然必须把西方集团视为敌人。无论是争霸的冲动还是来自西方集团的威胁(不管是真实的威胁还是观念上的威胁) 促使苏联走向国家动员体制来搞军事现代化。军事现代化的这种使命感一方面促成了其军事技术的飞跃式发展, 另一方面也很快耗尽了国家的人、财、物。第二个因素是苏联的军事现代化模式。在和美国竞争过程中, 苏联使得整个国民经济军事化, 国家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在为军事服务。这种畸形的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社会的基本需求得不到保障。这两个因素最终导致了苏联的失败。实际上, 苏联当时的国民经济结构, 即计划经济和这个体系之内的既得利益集团(主要是军事经济), 使得其竞争者美国找到了有效的手段促成苏联的早日解体。这个手段就是和苏联搞军事竞赛。美国一搞军事竞赛, 苏联就感受到了威胁, 国家必然把最大量的资源导入军事经济, 而这些资源又落到既得利益集团手中, 而既得利益集团利用国家利益的名义追求私利。所以说, 苏联是在美国的促动下自我解体的。
美国模式很不相同。在第一层面, 也就是和苏联争霸、搞军事竞赛方面,和苏联是一样的。因为把苏联视为竞争者和敌人, 美国也动用了巨大的人、财、物, 用于军事的现代化。冷战时代美国军事技术突飞猛进和苏联搞军事竞赛分不开。冷战后人们所看到的很多军事技术(包括电脑技术、太空技术) 就是搞军事竞赛搞出来的。但为什么在这场竞争中垮掉的不是美国而是苏联呢? 这主要是第二层面的不同。和苏联的计划经济不同, 美国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美国没有像苏联那样的国有企业, 政府对军事现代化的大量投入都进入私营企业。苏联的国有企业是最具有实力的既得利益集团, 它们能够从政府拿到大量的投入, 但效益低下, 并且大量的利益流向了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尽管美国民营的军工企业也被美国学者称为既得利益集团, 但和苏联的国有企业既得利益集团运作方式不一样。在美国, 因为企业不是政府的, 政府就有制度机制来监管企业。同时, 美国政府可以引入市场机制, 让很多企业来竞争政府的军事订单。强调竞争的美国制度最终战胜了强调垄断的苏联制度。
中国军事现代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避免前苏联的厄运。中国既要避免和美国搞军事竞赛, 也要避免国民经济的军事化。在第一个层面, 目前的形势下, 美国实际上是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的, 尽管中国的军事实力远不能和美国的相比。对中国来说, 把美国视为对手,向美国学习不失为军事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但这并不是说,中国要和美国搞军事竞赛。中国没有任何实力和能力和美国搞军事竞赛, 中国也不需要这样做。和苏联不同, 中国完全没有和美国争霸的意图。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主要目标是国防。这样的话, 中国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速度来搞军事现代化。
在第二个层面, 中国如果要避免苏联的命运, 就要克服更多的困难。尽管中国现在的经济已经是市场导向, 但在很多方面, 经济结构仍然类似计划经济时代。西方称中国为“国家资本主义”, 这并不确切,因为除了国有企业, 中国还有一个庞大的民营部分, 低层的自由市场规模也不容忽视。不过, 不可否认的是, 国家垄断仍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 尤其在军事工业部门。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果一旦发生和美国的军事竞赛, 政府必然把大量资源导入国有部门, 而非民营部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时, 政府推出4 万亿的拯救方案, 这4 万亿都流入了国有部门, 民营部门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已经导致了社会上所说的“国进民退” 的局面, 就是说国有部门大举扩张, 占据了原来由民营企业所占据的空间。今天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就是国有企业大扩张的结果。如果发生军事竞赛, 类似的局面不可避免。而这种情况就是冷战期间苏联的情况。
也就是说, 如果军事竞赛发生, 美国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应付中国经济,最终促成中国的“自我击败”。很显然, 尽管国有企业仍然会在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但应当有意识地去避免前苏联的情况。这些年政府提倡把军工企业的投资开放给民营企业, 但实际上的执行则少有人问津。中国应当学习美国, 尽最大的努力促成军工的民营化。在这方面,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军事现代化要实现可持续,这是一条必须走的路。
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要实现基于国家安全之上的国防和基于国际责任之上的国际合作。不和美国争夺霸权表明军事现代化保持在防御性的水平即可。不过, 对外在世界来说, 尤其是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来说, 中国的军事崛起必须考量到区域化和全球化这两个重要要素。也就是说, 必须把军事崛起放置于中国大国责任的构架内。在这个构架内, 中国至少可以制定三方面的政策。
第一, 制定一系列包括军事透明化在内的军事政策。透明化很重要, 不透明, 其他国家就会感到恐惧。考虑到中国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 透明化尤其重要。中国周边要不就是像日本、俄罗斯和印度那样的大国, 要不就是比较弱小的国家。这两类国家都恐惧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大国害怕的是中国和他们竞争霸权, 而小国恐惧的是中国会对他们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是王道还是霸道。
第二, 寻求不针对他国而针对区域或者国际秩序建设的国际合作。这种秩序最典型的就是上海合作组织。这类区域组织是针对解决这个区域内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军事层面, 上海合作组织所要解决的是恐怖主义, 它并不是针对其他任何国家的。随着各种要素的区域化和全球化, 这类组织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到目前为止, 中国尽管在军事上奉行不结盟政策, 但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 中国会有巨大的动力去构建这类组织。当然, 这并不说, 中国会像美国那样和他国结成军事同盟。
第三, 更为重要的是, 中国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表明, 中国的军事崛起是为了提供区域和全球性的“公共服务”。如上所说, 随着中国的崛起, 中国不可能一直采用“搭便车” 的策略。“搭便车” 既不能和中国的大国地位相吻合, 更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国际利益。如前面所讨论到的, 在早期主权国家时代,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 是否是大国, 主要是战争。但是在今天的全球化时代,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主要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能够提供全球性“公共服务”。现在, 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需要中国提供更多的全球性“公共服务”。到目前为止, 中国在经济上已经开始提供, 主要是通过积极参与包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发挥作用, 在军事上已经参与到联合国主导下的“维和”活动中。但这些远远不够。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世界很多国家一直在呼吁中国做一个负责的大国。中国的责任包括多方面的表现形式, 但提供全球性安全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项。
国际责任也给中国的军事和平崛起创造了条件。如果中国能够把军事崛起放置于中国的国际责任的构架内, 那么其他国家不仅不会感受到“威胁”, 反而会感觉到中国军事崛起的必要性。从国际责任的视角看,中国的军事和平崛起不仅必要, 而且也是可能的。例如在中国派军舰到非洲索马里海湾维持海上航道的安全问题上, 在开始的阶段, 各国媒体纷纷发表意见, 质疑中国, 但到现在, 这些国家不仅都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 而且更相信这是必要的, 是中国的责任。
摘自郑永年《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超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