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澳门8月4日电(记者杨懿)如果我们在有生之年无法登陆火星,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在地球上来一场模拟“火星之旅”?
盛夏的柴达木盆地,正午气温接近40摄氏度。培道中学学生刘峻希在烈日下敲开一处多边形地貌,采集内部样本。挖至约10公分时,他发现有晶莹剔透的白色物体渐渐露出。“这是‘结晶盐’吗?”他向澳门科技大学项目组老师徐懿求证,顾不得擦去脸上淌下的汗水。
“这是盐岩,火星上也有的。”徐懿老师告诉学生们,“从表面结构来看,这些应该是新形成的。我们将把它带回实验室,研磨成粉做矿物成分分析。”
荒凉的干盐湖大地上,“石块”看似普通,却是科研人员眼中的“宝贝”。徐懿老师和博士生党亚南小心翼翼地将一处表面样本用脱脂棉包好,装进密封袋,并标记正反面。“我们要尽可能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粗糙度。”徐老师介绍,“这些表面样本将被送到美国实验室做光谱分析,如果样品破碎,光谱会完全不同。”
日前,澳门培道中学师生跟随澳门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火星项目科考团队,深入青海柴达木盆地的花土沟、大浪滩、冷湖等地,对与火星有类似环境的干盐湖、沙漠、雅丹地貌进行实地考察,采集了大量珍贵的地质样本和影像资料,以便进行后续对比分析。
考察团组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行星科学研究所所长肖龙告诉记者,研究人员经过遥感数据分析和几年来的周密调研,发现柴达木盆地内集中发育了与火星表面极其相似的地形地貌,是开展与火星地貌对比研究不可多得的天然实验室。
研究表明,火星上的干盐湖是公认的可能保存有火星生命的区域,而柴达木盆地盐湖内有硫酸盐、高氯酸盐等不同类型的盐类物质,与火星上已探明的沉积物成分一致。“如果我们了解这些盐类中微生物的保存状况,就能为探索火星盐类环境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提供类比推断。”肖龙说。
据了解,中国预计在2020年前后发射火星探测卫星,实现绕火星探测和着陆巡视。“我们现在所做的基础性研究分析,将为探测器采回的火星数据提供对比参考。”肖龙介绍说。
火星地貌对比研究涉及多学科,此次采集到的样本将经过地质、生物、化学等分析。
此次科考对参与的中学生来讲既是一次有意义的科普活动,也是一个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澳门科技大学太空研究所助理所长梅苞介绍,中学生参与火星研究是澳科大“金种子计划”的子项目之一。目的是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设备和研究资源,给中学生提供零距离接触科学的机会。通过高校的“大手”牵起中学的“小手”这一形式,引导有兴趣和热情的学生加入到科研过程中来,从中体验科学、认识科学,从而种下科学的“种子”。
澳门培道中学校长李宝田说,让学生参与火星项目探索和研究,是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一次新尝试。
培道中学带队老师金鑫对记者说,这次选拔来参加科考的学生都对科学有股钻研劲儿,他们参与的小行星光变分析与研究项目,获今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奖。
据悉,由澳门和内地科研机构及中学共同搭建的“柴达木盆地火星项目科考实验基地”日前已在青海省格尔木市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挂牌。“柴达木盆地与火星典型地貌对比研究”已获澳门特区政府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该项目拟在柴达木盆地打造火星相似性研究的科研基地,建立比较行星研究及科普基地,并将之打造成为国家未来火星探测试验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