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孙建国上将:中国服理不服霸 不会坐视有人将南海搞乱

孙建国上将:中国服理不服霸 不会坐视有人将南海搞乱

  新时社网6月5日讯据国防部网消息,6月5日上午,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孙建国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十五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发表题为加强亚太安全合作,推进地区安全治理的大会演讲,就中国和中国军队致力于加强亚太安全合作、推进地区安全治理的政策理念、实践作为和倡议主张作了详细阐释。

  孙建国表示,前不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信外长会开幕式上提出各国携手构建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安全治理模式的倡议,这为地区各国走共建、共享、共赢的安全合作之路提出了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人类利益交融,命运相系。亚太各国兴衰相伴,携手共进,安危与共,文明交融,守望相助,已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亚太的美好未来,既需要各国共同发展作为引擎来推动,也需要维护共同安全作为保障。

  孙建国强调,长期以来,在中国和南海沿岸国的共同努力下,南海形势总体稳定,南海的航行自由也没有因为一些争议受到影响。中国在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始终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和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坚持维护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坚持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通过双边对话协商处理解决有关争议是中国同东盟国家的共识。中国同东盟国家有能力通过合作维护好南海和平稳定。域外国家应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而不是相反。

  孙建国指出,当前南海问题升温,是由于个别国家为一己私利蓄意挑动而造成的。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以国际法为幌子,其实质是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掩盖其非法侵占中国南沙群岛部分岛礁的行径,违背《公约》有关规定,违背国际法。仲裁庭不具有管辖权,仲裁结果对中国没有约束力。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不承认、不执行裁决结果,这是依法行使国际法所赋予的权利,是遵守和维护国际法的体现。某些国家对国际法采取合则用、不合则弃的投机态度,一方面带头在南海实施所谓的航行自由计划,公然炫耀武力,一方面拉帮结派,支持其盟国对抗中国,压中方接受并执行仲裁结果。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国不会吞下苦果恶果,不会允许自己的主权和安全利益受到侵犯,不会坐视少数国家将南海搞乱。中国人民和军队历来信理不信邪,服理不服霸。中国有智慧、有耐心通过和平协商谈判解决争端,也相信其他当事国有智慧、有耐心共同来走这条和平之路。非当事国不要为一己私利,执意破坏我们这条路。

  孙建国说,握手比攥拳好,掏心比掏枪好。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以悲惨和沉痛的教训,我们要以史为鉴,珍惜当今的世界和平,珍惜亚太地区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稳定。让我们携起手来,推进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维护亚太安全、繁荣与稳定,给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关报道】美国欲在东亚建立类似北约的亚太安全网络

  中新网6月5日电 据中央社5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香格里拉对话上演说,不断重复亚太原则性安全网络的建议,美方希望东亚各国打破双边协议的限制,进一步推动类似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集体架构。

  卡特说,亚太地区基于特殊历史与地缘政治因素,多以双边关系作为区域安全的基石,不像欧洲有跨区域的正式架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

  卡特表示,亚太区的政治、经济与军事态势持续演变,发展中的亚太安全网络除了现有的盟邦向外延伸,还将包容各方,网络将结合所有的双边、3边与多边关系,让各方以经济力量跨越国界,做更多的事。

  北约是冷战时期大西洋两岸国家结盟,共同对抗前苏联的正式组织,亚洲从未出现类似架构,结构松散的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EAN)也难比拟。

  Breaking Defense报道指出,卡特的包容性安全网络旨在纳入亚太区各国,包括城市小国新加坡、讲英语的澳大利亚与纽西兰、美国长期盟邦日本、韩国、人口庞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共产党统治的越南和中立的印度尼西亚等国。

  卡特抛华自我孤立说 孙建国:中国服理不服霸

  新时社网6月5日讯 综合《环球时报》、新华社、中新社报道: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孙建国今日(5日)将在香格里拉对话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发言。对于国际舆论在此次会议上热炒南海议题,孙建国3日在新加坡向内媒表示,中国代表团历来参加香会不是来争吵,强调中国服理不服霸。针对昨日美国国防部长卡特提出中国在亚太地区筑起自我孤立的长城,中方反驳有关言论杜撰概念、不符事实,希望美国摒弃冷战思维。

  外媒关注今日孙建国在香会的专题发言,对此,孙建国用八个字回应,据理力争,以理服众。他坦言,中国代表团来香会的目的是要合情合理合法地阐释政策立场,在世界面前讲好中国和中国军队的故事,并指中方非常重视香会这平台,现在和未来都要拓展国际话语权,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