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香港视点 >> 一碗荷兰“酸梅汤” 尝出港味“真醒神”

一碗荷兰“酸梅汤” 尝出港味“真醒神”

  对于为何会积极参与校园和社会事务,王大中表示“因为我在这里生活”。 刘国权 摄

  编者按:生活在这个城市久了,一切理所当然,一砖一瓦,皆属我城,“本土”二字从不必刻意提起。

  新时社网5月9日讯(记者欧阳文倩)近期有“本土派”的冒起,大家起初都没有太在意,认为他们不过是激进的少数。然而,当农历新年旺角暴乱掷砖纵火之时,他们竟称自己在扞卫“本土”。这一刻,大家都迟疑了。

  这是“本土”吗?经常谈“本土”的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愤慨表示:不,这绝对不是。

  当扞卫“本土”、排斥内地的“本土派”头目被揭发是在内地出生时,他们也自乱了阵脚,又要重新去定义“本土”,“本土”不再是香港人,而是认同香港价值的人。

  到底“本土”是什麽?我们同样由年轻人出发,从一个既非内地、亦非香港,却居于香港、研究中国的外国学生说起,再去拉阔视野,看一看那些需要被扞卫的“本土”,有着怎样的香港故事,面对怎样的处境。本系列就由视香港为家的新来者、老香港、专门研究本港历史文化的学者等娓娓道来,他们眼中的“本土”,是怎麽一回事?

  由一个外国人来说“本土”,或许有点格格不入,但若真如“本土派”所言,“拥抱香港价值”就是“本土”,那就从荷兰来到中文大学修读中国研究、还为自己改了个中文名叫王大中的EmirMustafaI?ler,可谓名副其实。他比大多数的大学生更积极,曾组织内阁去参选学生会,希望服务同学;他比大多数香港市民更“Pro-HongKong(亲香港)”,为了参与社区事务,他加入了政党参与义工活动;他比大多数“键盘战士”更尊重多元意见,并建立了一个facebook专页,就不同主题做街头访问、拍短片。为什麽如此积极?他说得简单直接,“因为我在这里生活。”

  带着中国首都是北京的认知,以及普通话的“你好”二字,王大中就几近如一张白纸般来到香港,然后渐渐地了解香港和内地的异同、了解同辈眼中的“两地矛盾”、了解突然人人都谈论的“本土”,“这些都是我在香港学到的。”

  “不觉得香港内地好大分别”

  那什麽是“本土”呢?王大中毫无背景也因此说得毫无负担,“就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吧?但其实我不觉得香港和内地有很大的分别。

  “他们把很多东西说成是香港文化,这不是,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这段说话大概又会惹来一些同学的白眼,但王大中耸耸肩接说︰“民主就是这样,大家会有不同的意见,我也会有我的意见。如果所有人都有同一个想法,这是很疯狂的。”

  从没有去细想“本土”的意思,但王大中的一举一动就很融入本土,例如多数香港大学生也不曾想过要选学生会,他作为一名外国学生,却踌躇满志地去参加,第一个去拿报名表,更收集了约二百人的支持,不过递交表格时,王大中却被告知“迟了两天,恕不受理”。

  冀还原港多元社会实况

  选不了学生会,王大中旋即又有新想法,他和朋友开设fb专页“PlumJuice酸梅汤”,就不同议题做街头访问,制成短片,希望还原香港本来就是意见多元的社会实况,建立“和而不同”的气氛。所设的问题同样和平日闲聊的实况类似︰“最想和哪位名人结婚”、“最怕什麽”、“相信有外星人吗”、“怎样看大学的dembeat(叫口号)文化”。他说,酸梅汤醒神可口,他希望这些短片亦有此形象,也有一定娱乐性。

  校园以外,王大中还走入社区当中,例如加入民建联的沙田支部。不少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直白地解释︰“我视自己为‘Pro-HongKong(亲香港)’的人,我希望自己在校园、社区等不同层面都可以参与。该政党和我的理念最相近,而且也很注重政策议题,所以我想加入其中。”

  入会后,他曾帮忙派过传单,也参加过一些环保相关的活动。未来9月立法会换届选举,王大中也表示可能会帮忙,“不过我也有暑期课程要上,所以要看看怎样分配吧。”

  建设再论心安盼北上看更多

  中国人喜欢说“此心安处是吾家”,有了归属感才有进一步的贡献,王大中未说得出这些文绉绉的句子,他只能简单说“因为我在这里生活”,用“逆向”的方式,深入本土,加以建设,再论心安。

  有些人说“扞卫本土”,然后转身掘砖、伤人、纵火,王大中“扞卫本土”的方式,则是跑到不同地方看看自己可以做什麽。

  毕业后,他还希望留在香港,因为不想自己学到的知识,随回国而渐渐淡忘;他还希望取得永久居民身份证,将来有机会时,再从这片土地,北上去探索更多。

  核心排外:叹校园有“挤不进的小圈子”

王大中一直积极参与大学活动,图为迎新营活动相片。/王大中fb图片

  【记者 欧阳文倩】近月与“本土”关联度很大的两个关键词,说是“学生会”和“政党”,相信亦不为过。王大中两样都尝试参加过,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原以为自己一个外国人去申请加入民建联会被拒绝、被怀疑,结果却出乎意料地顺利;大有把握地去报名参选学生会,以为走入核心内围的机会人人平等,反而因为有关方面的一句“沟通误会”而错失资格,恍如天王黎明般发现:原来,核心的内围还是核心的外围。在校园内,王大中始终有个到不了的核心,挤不进的那个小圈子。

  中大学生会选举虽已尘埃落定了许久,但王大中说起自己失去参选资格这件事,还是略带不忿和无奈︰“他们用英文和我口头上说的是一个日期,用中文发出来的电邮是另一个日期。谁会去看哪些电邮呢?而且电邮又只得中文。他们说这是大家有‘误会’,但既然规则是你定的,有误会就是你的错,因为你没有去说清楚。”

  中英皆官语 何苦“搬龙门”

  虽然中、英双语均为中大的官方语言,但在学生会这自成一角的组织中,英文并非官方语言,故用英文说的话可以不算数,电邮也不一定要有英文,王大中决定对症下药,去发起议案,争取将英文变成中大学生会的第二官方语言,“但这个时候,就有些人会出来嘲讽,他们说,‘那麽我们叫英文大学吧’、‘不,我们要叫Bilingual(双语) University,叫做BUHK(意指浸会大学)’。好像你和他们说‘你是中国人’,他们会说‘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国人’,但你跟他们说要讲英文,他们又会大条道理用中国人身份跟你讲要用中文。”

  有些人“民主”只限“同道中人”

  相反,一年多前他自己走去民建联沙田支部申请入会,民建联的人虽然感到惊讶,但对他的态度亲切,“我有想过他们会否当我是间谍,毕竟我是一个毫无关系的外国人,突然说想入会,但实际上他们态度很友善,也很欢迎我。不过,因为我没有推荐人,所以要面试。面试主要问我为什麽想加入,有什麽理念,最后就顺利入会了。”

  王大中说,很多人得知他是民建联成员,第一个反应都是“What(什麽)!?”还有人说他是“共产主义者”、“亲北京”,“我觉得挺荒谬的,他们所谓的‘民主’,只是对那些有同样想法的自己人才有,但其实真正的民主,是不论你的观点如何小众,你都可以发声。”

  正如中大学生会似乎成了所谓“本土”的“大本营”,王大中坦言,学生会内单调的取向,比他们不屑的共产党更差,“如果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想法,哪里有多元性呢?共产党内还有不同思想、不同阶级的人,学生会内呢?”

  昵称老穆:常唱K 《海阔天空》都识

为求名字易写易记,他决定将中文名字叫作王大中。 刘国权 摄

  【记者 欧阳文倩】虽然是外国人,但来港读书3年,再加上期间曾往北京大学任交流生,王大中现时已能用普通话应对日常的交流,并可用中文写篇简单的论文,也认得一些中文字。与内地生的交流,令他认识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与香港学生的交流,则令他认识了经典粤语歌《海阔天空》和《喜欢你》,“我在荷兰的时候从未去过唱K,但在香港几乎是每个星期都去。”

  访问几乎全程都用英文进行,但在一些王大中有把握的地方,他会突然冒出一句普通话的“差不多这样”,说起《海阔天空》和《喜欢你》,更是字正腔圆的广东话,他笑言︰“跟同学去唱K时,他们会很踊跃叫我试一试唱这个那个,于是我现在已经可以唱《海阔天空》和《喜欢你》,我也会一点张学友的歌。”

  内地生易相处 普通话学得快

  不过,因为港生的圈子主要都是“自己人”,王大中并无太多的港生朋友,故其广东话能力有限,除了唱歌,还可以应付一下搭车、买饭。相比之下,与内地生室友和其他同学的相处,则大大提升了其普通话水平。

  他又解释自己名字的由来说︰“当时我是想老师帮我改一个容易写、容易记的中文名,他好像是翻一翻课本吧,看到‘王大中说......’,于是就建议我叫王大中。后来我发现好像每个人听到我的名字时都会笑一笑,我觉得这也是不错的‘破冰’方法。”不过,由于王大中的本名叫Mustafa,其室友会亲切地称他为“老穆”,名字又再入乡随俗一点,“甚至我室友的家人都叫我老穆呢!”

  内地如金:“港独”?一个不好笑的笑话

  【记者 欧阳文倩】近年院校内的激进学生领袖鼓吹“港独”,王大中虽然是外国人,也觉得反感,“我甚至不想谈这个议题,这只是一个‘梦’,不,是一个笑话,但它并不好笑。这其实是我家乡所说的‘emptytalk(空话)’。”

  他认为,内地无疑是一块金,所以世界各地的人才涌去寻找机会,只是这块金子目前仍盖泥土,有待发掘、打磨抛光。

  他指出,香港作为一个发展得较好的国际城市,应该用自己优秀的一面去帮助内地改善,而不是因为金子仍盖泥土,就将它舍弃。

  王大中表示,自己会来香港修读中国研究,其中一个原因是看准了中国处处机遇,再加上在荷兰长大的王大中,其家乡其实是土耳其,故他更加想到亚洲升学,体会欧洲生活以外的东西。

  地域优劣各异彼此取长补短

  从自己这些年的所学所见,王大中并不觉得香港可与中国区分开来,反而中国的南北倒是有不同的文化与现象,“像南方吃米、北方吃面;南方人一直以来的生活比较固定,北方人较多走去不同地方等。当然香港有她独特之处,像英文水平比较高等等,我也很喜欢香港的一些地方。”

  谈起有些年轻人不喜欢内地或内地游客,王大中认为,每个地方总有她好和不好的地方,内地游客当中也有不同的人,像内地生已和游客的表现很不一样,“我觉得他们应该面对现实,如果他们对香港的法治很引以为傲,就应该去教内地这方面的事,大家彼此学习,才可增进认识。”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