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港澳 >> 财经 >> 打造“一带一路”智囊团——专访香港“一带一路”国际研究院院长王贵国

打造“一带一路”智囊团——专访香港“一带一路”国际研究院院长王贵国

  新时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齐湘辉)香港法律专家王贵国这两年一直念兹在兹的事情,是如何能为“一带一路”战略发挥力量。这一梦想在2016年初终于变成了现实,他牵头筹建了一家专业智库——香港“一带一路”国际研究院。

  “这是香港首个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机构,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企业、各界有志之士搭建了一个合作平台。”王贵国对记者说。

  早在2015年7月底,他与太太——香港立法会议员梁美芬筹办“一带一路”国际论坛时,便已经有了建立研究院的打算。之后机缘巧合遇上好友香港全港各区工商联会长李鋈麟的大力支持,大家“一拍即合”,“像路上走过,看见好的生果、蔬菜就买回家一样,简单、自然。”

  作为民间组织,研究院没有任何政府资助,运作起来并不容易,但王贵国依然甘之如饴。联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专家、筹办研讨会、组织考察团访京……王贵国说,虽然费心费力,但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仍然乐在其中。

  王贵国在担任研究院院长的同时,还身兼数职,是香港世贸组织研究中心主席、美国杜兰大学国际法与比较法讲座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和国家千人计划学者。这位著名的国际经济法学家认为,“良好的法律环境是‘一带一路’倡议成功的基石”。

  “‘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以来,市场多将焦点集中在经济及文化层面上。其实,贸易当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同样值得关注及研究。因为按市场经济运作的国家、地区,特别是涉及多国贸易,必须依靠法律规范商业行为。”王贵国说。

  为此,研究院自今年1月成立以来,除积极针对国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金融、社会、文化等问题进行研究外,特别加强了法律方面的研究。

  “目前,研究院已经聘请了25名来自英国、美国、韩国、巴西等地的国际顶级学者专家作为顾问,并从3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聘请法律专家就当地法律、贸易、投资、金融、劳工、环境及能源等方面,撰写一份国际报告,近期将出版。”

  王贵国表示,每位研究员将提交4万字(英文)的本地法律研究报告,制成一本法律精要,供各界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法律要求。这套法律精要从筹备到完稿共花了10个月,目前“研究院”已收齐了所有专家提供的文稿,正在翻译及编辑,预计5个月后可以正式面世。

  “有贸易和投资活动,必然会出现争论。现行的争端解决机制,主要为国际投资仲裁制度,但一般都以普通法为主调。而‘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及地区主要采用大陆法。随着国家推动‘一带一路’策略,经贸活动会越来越频繁,一套完善、适合东方国家及地区的‘争端解决机制’就很重要了。”王贵国说。

  接下来,王贵国将把重点放在推动一套具有东方文化特色、反映东方价值观及传统文化的“争端解决机制”上。该机制的最大特色是突出调解作用,配合东方人“以和为贵”的传统,将于近期以“蓝皮书”的形式出版。

  他坦言,“一带一路”是一件新鲜事物,每一步都是未知数。要找到这些既具有学术权威地位、又懂英语又懂法律、还有时间愿意帮忙的专家,就是一件具有挑战的事情,“单是邀请俄罗斯的专家,我就打了二十多个电话。”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结识了各地对‘一带一路’感兴趣的朋友。‘一带一路’沿线有67个国家及地区,第一批只涉及其中37个。接下来我们将接触联络第二批国家和地区的专家。”王贵国说。

  除了编纂法律精要外,研究院的一项重要使命还在于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交流平台。为此,研究院已经办了三届“一带一路”国际论坛,邀请了众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参与。

  “民间组织虽有局限性,但也可以汇集资料数据、举办研讨会等方式,为‘一带一路’有兴趣者提供‘指南针’。”王贵国说。

  为进一步增进了解,今年6月,王贵国教授及李鋈麟副院长还率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专家学者及近80位香港青年及学生代表,一同前往北京拜访多个不同政府及教育机构。除增进交流外,研究院先后与最高人民法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及中国法学会学术交流中心签署了谅解备忘录,为加强双方联系及共同打造透明、公正的“一带一路”国际法治环境提供良好基础。

  “研究院能够率领多位外国专家到北京与领导交流,机会难得,期望未来可加强不同政府及教育机关间的联系合作,一同推动香港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王贵国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