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军事 >> 军事新闻人的幸福是什么?

解放军-45℃铁路装卸:设备不再半小时就没电

1月下旬,在祖国最北最冷的地方,我军新研制装甲装备一年一度的寒区试验如期展开。驻哈尔滨铁路军代处利用这次契机,将军代表们拉到试验站,展开极寒条件下铁路装卸载演练。

该军代处副主任罗维有介绍,极寒条件下的铁路装载面临困难较大,但同时也最能检验军交保障能力。军代处以冬季训练为契机不断探索极寒条件下的军交保障新模式,确保部队装得上、卸得下,提升了部队全方位战略投送能力。

极寒天气挑战人与装备

1月22日,笔者随军代表们在漠河一下车,里三层外三层的防寒衣物瞬间被寒气打透。而军代表们要演练的试验站,是在比漠河还要冷的塔河县境内。这里被称为极寒地区,每年有4个多月的严寒期,全年近一半时间气温低于0℃,冬季气温最低能达到零下50℃左右。在装载现场观摩的过程中,笔者不到5分钟就全身冰冷,防寒面罩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霜。军代表告诉笔者,当天的气温达到零下45℃。

有着10余年军运经验的军代表吴锐告诉笔者,极寒低温不仅会让人冻伤,装备、器材和物资也不例外。比如低温条件下油、液体冷凝变稠、冰冻,装备将发动困难,装备车辆的零部件,由于收缩率不同,造成配合间隙变化,机件卡死,出现“趴窝”现象。同时,通信、照明、定位设备的电池工作时间大大缩短,对讲机,平时能用上一天,在这里半小时就没电了。

此外,由于气温过低,加固器材中的三角木等硬度变强,使得加固铁钉、扒锔子进入木质三角木、挡木、平车车底板等十分困难。同时,各种装卸物资材质应力也会发生变化,铁塑挡木、铁线和木质绞棒还容易折断,这些不利因素无疑都给捆绑加固作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不与“寒将军”硬碰硬

在极寒条件下进行车辆、装备装载的科目演示中,笔者看到军代表现场展示了几个应对“寒将军”的小妙招,着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他们采取用喷灯对油箱进行加热,用加温锅对发动机进行加热,用加温垫对柴油粗滤清器进行加温的方法,使得油温和水温达到温度后,再进行车辆发动。对装载加固用的三角木,事先钻上眼孔,以便钉子能钉进去;对防滑用的装置,不再沿用平时铁制品、橡胶制品,而是采用呢绒制品,以达到防滑效果。

在装卸载现场,笔者还看到了官兵们自创的防滑小窍门,比如在装备车辆踏板、后脚蹬上扎一层麻绳,防滑防摔倒;在铁底板上、渡板下面,侧面站台和装卸平车绑上垫上草席,增大摩擦系数,防止装备车辆定位调整侧滑掉车。刘峰还展示了他们的一个小发明,就是在通信设备后面贴上一个热帖。虽然价格只有一两元钱,但效果特别明显,能延长电池使用时间近6小时。

罗维有副主任告诉笔者,哈铁军代处与铁路局货运处联合研究论证,确定了一套适应严寒条件下的装备物资装载加固的办法和措施。同时为了应对装载地域昼短夜长的实际情况,他们不断优化装卸载程序,通过科学安排,合理组织,大力压缩装卸载作业时间,实现寒区装载“人停车不停”。

上好“三步篮”打入“三秒区”

篮球比赛当中有一个区域叫“三秒区”,任何一名进攻方球员滞留的时间不应该超过3秒,否则将会被吹罚。而极寒地区就是军交运输的“三秒区”,要想打好这场比赛,也需要上好“三步篮”。

第一步,健全寒区铁路军运现场规章制度体系。当前相关的一些铁路规章制度对极寒地区军事运输现场组织提出一些条框性的要求,但对于指导具体工作还有所欠缺。驻哈铁军代处制定并在铁路局管内施行了《极寒地区冬季铁路军事运输管理暂行办法》、《哈尔滨铁路局区域军事运输应急处置办法》、《极寒地区部队铁路军事运输现场保障方案》等,将极寒地区冬季军事运输置于规章制度的规范管理之中。

第二步,优化装载加固方案和制式器材比例,提升寒区军运快速装卸载能力。寒区冬季人员室外装卸作业受制因素多,为此可采取优化装载加固方案审批程序和提升制式加固器材使用比例的措施,加快极寒条件装卸速度和确保运输安全。如2014年1月对某轮式装备将往常捆绑10股铁线改为制式拉紧器替代,同时制式轮挡替代三角木,将往常1辆装备8人装载用时40分钟缩短为6人用时15分钟。

第三步,加强预定装(卸)载地域、军运客车储备等建设,努力改善寒区军运保障条件。结合极寒地区军兵种部队可能的作战样式,对地方交通建设发展规划提出了军事需求。按照军事需求有计划地进行军运设施改扩建,特别是针对重点方向重点部队需求,明确“以铁运为通往极寒地区为骨架通道,以边境一线核心区域公路干支线为支撑,以浅近纵深军地机场为补充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目标,区分军地建设内容和责任分工,提升重点地区铁路线路、车站保障能力。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