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香港视点 >> 黎栋国:“港独”违基本法 执法机关会依法处理

恐成绝唱 招祥麒抢救粤语吟诵

  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招祥麒校长以粤语吟诵起白居易的《长恨歌》\新时社报记者 吕少群摄

  新时社网4月25日讯(记者吕少群)同样是中学生,近日一段载歌载舞的“三角形之歌”短片赢尽掌声,但两年前一段台词表演式的古诗朗读却是毁誉参半。什么叫共鸣,由此可见。在每年数以万计中学生参加的学校朗诵节,培侨中学校长招祥麒曾指导同一届十三位学生参赛,结果有十一人跻身三甲奖,用的当然不是台词式朗诵,而是发挥九声六调粤语特质的吟诵,白居易《长恨歌》的哀怨、杜甫《客至》的欣喜、苏东坡《水调歌头》的感悟,就以吟诵而非装腔作势的方式打动了听众和评判,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多年来,醉心吟诗作对的招祥麒除了指点学生参赛、录制古典文学作品,近期又透过香港大会堂“学海书楼”的讲座,推广粤语吟诵。他有一个梦想,就是在香港学界和民间重振粤语吟诵这门岭南文化艺术,毕竟像苏文擢、何沛雄等吟诵大家已屈指可数了。

  远自周朝传统面临式微

  招校长遗憾地说,随着吟诵爱好者的老成凋谢,粤语吟诵面临式微:懂得吟诵的朗诵节评判愈来愈少,懂欣赏者不多,吟诵参赛者更少。他深以为忧,更用上“恐惧”这词语来表达对这门国粹或变绝响的感受,尤其不希望这远自周朝的中国文学传统的香火无以为继。令他稍感宽慰的是,香港教师梦想基金给了他实质的支持,拨款十万港元让他在一年半时间内推广粤语吟诵,包括出版专着、举行首届粤语吟诵表演会和录制影音专辑。

  大声疾呼固然可以引起关注,身体力行的感染力则更强,招祥麒即席为记者演绎了杜甫《兵车行》、李白《将进酒》等作品,那低回浅唱,扣紧重音叠字的咏叹,配合绝不多馀的适当手势,令闻者的思绪不期然飞到了盛唐时光,感受李、杜的才思神采,也记住了作品的精粹。有经招校长指点的四岁稚童,在电话中一口气念完歌谣般的《将进酒》以至《木兰辞》,字字铿锵,句句清晰。招补充:“吟诵,适用于诗词歌赋以至骈文,特别适合阴柔的古典文学作品,岳飞《满江红》这类阳刚的则另当别论。”

  不过,招祥麒注意到,时下中小学生不太喜欢中国语文科,新高中课程又刻意将中文科变成工具,片面追求能力培训,甚至将中文当成外语来教,文凭试中文更引入说话技巧和小组讨论,渐渐形成新一代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偏弱。他相信,若能引入吟诵,可引起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犹如牛之反刍,会加深其深层记忆,促进学习。“十几年前,香港城市大学获优质教育基金资助,安排两批小学生分别接受歌谣式和普通式中文学习,研究其脑神经学习效果。一个月后发现,歌谣式的约八成仍记得课堂所学内容,普通式的只馀三成左右。这证明,韵律式配合语文学习,成效显着。”

  “古典文章就应该背诵,反对背诵简直岂有此理。”十几年来的课改也排斥背诵,近年经招祺麒等中文中学联会力争才重设高中范文。谈到推广粤语吟诵,招校长表示已邀得香港教育学院的施仲谋、岭南大学的许子滨等中文系专家成立七人专责小组,要在今年底完成普查中小学教师对吟诵的熟悉情况;明年一月举办首届粤语吟诵表演会,除了香港同道,也希望邀集澳门、广东以至海外知音参加,然后出版论文集。他又会以自己三十年钻研吟诵的笔记整理成书,并将未来一年的实践写成报告书。

  招校长表示,会先以朗诵节的诵材入手,在中小学播种,配合一届届表演会和YouTube等网上媒体的推广,让粤语吟诵在香港普及。而更远的目标是希望通过广东省向国务院申请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这缕岭南文化之火延绵下去。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