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对冲动行为进行干预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对冲动行为进行干预

  特殊儿童个案研究——对冲动行为进行干预
朔州市朔城区第四小学 吴志玲 电话:13037042348 邮编:036000
 
摘要: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示个体成熟并健康发展的一种人格变量,对儿童早年所受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身体、智力、人格和社会性机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所以小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以致日臻完善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自我控制能力成为了社会和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美德。
 
关键词:智障学生;行为管理;自我控制能力;及时干预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我们的未来。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怀和支持,而我们要给残疾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对智力落后儿童特殊教育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也就是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并根据情况安排适合于他们的教育方法。
特殊教育本身需要进行改革创新,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完全采取“回归主流”的方式,把障残儿童放在普通学校学习,还缺乏必要的条件。但“全纳教育”、“回归主流”都是当前世界教育的新理想,我们需要以这种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特殊教育,让障残儿童尽量与健康儿童接触,障残比较轻的、有条件的,最好让他们在一起学习。这样,既培养了障残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教育了健康儿童对障残同伴的关心和爱护。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特殊儿童的关注与研究也越来越多。从基本的人权保障到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就业的支持与保障等。特殊儿童要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其行为管理应成为家庭、康复机构或学校等关心的重点之一。由于特殊儿童的一些功能受到了限制,以致他们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也影响着他们的社会适应。因此,行为管理对特殊儿童而言尤为迫切。①
众所周知,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一不是行为。无论是简单的本能反应(如咳嗽、打喷嚏),还是较为复杂的获得性技能(如刷牙、洗脸、读书、写字),甚至是高级的智能活动(如从事科学实验或创造发明等),都是行为。儿童在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下,逐渐学习他们所生存的社会认同的生活方式。因为,任何一个社会和文化都有自己的条条框框,规定着人们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甚至每个家庭、学校、机构等都有自己的规定。因此,要使儿童的行为能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的要求,就需要对行为进行管理。能过行为管理使其行为符合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的规范,尤其是对身心功能有障碍的特殊儿童更需如此。
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不顺从等。情绪情感问题,如抑郁、焦虑、冷漠等。习惯问题,如咬指甲、眨眼、玩弄生殖器等不良行为习惯;其他问题,如多动等。严重的问题行为不仅给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无限烦忧,也给处理问题行为的专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注意观察特殊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经常出现上述行为。如果有的话,则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观察和记录。找出问题行为的前因、行为以及在行为发生后产生的结果,然后进行处理。
下面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列举几个问题行为的案例:
案例1:小明,男,7岁,轻度智障,话多,不管时间、地点是否合适,全都一览无余地表达出来,而且喜欢大声地自言自语。每次过马路的时候,小是看都不看就穿过马路,跑步时也从不注意障碍物。这导致小明经常受伤,却怎么也改不掉冲动的毛病。
小明不分场合的话多、做事不考虑周围环境等是冲动行为。冲动行为在注意力障碍儿童身上较为常见,对儿童的影响涉及认知、情绪、运动到社会等所有领域。
冲动行为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和社会化程度低的重要表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进行干预,以防止进一步恶化。
(一)减少诱发冲动行为的刺激②
当儿童遇到一些环境上的压力而未能得到疏解时,可能会产生冲动行为。此时,教师和家长应尽量控制环境中易诱发冲动行为的不良刺激。
(二)学会自我控制技能
  1.减少冲动行为
针对儿童的冲动行为,如对案例中的小明,可以通过训练来改进其控制和延迟反应的能力,从而使其学会用长远利益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冲动儿童的时间概念比正常儿童差,因此,需要通过将时间具体化和阶段化的措施来帮助他们掌握时间,减少冲动行为的出现。
此外,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是减少冲动的根本所在。
自我控制能力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示个体成熟并健康发展的一种人格变量,对儿童早年所受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阶段正是个体身体、智力、人格和社会性机能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所以小学

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策略的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对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个体由幼稚走向成熟,由依赖走向独立的重要标志,是个体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以致日臻完善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自我控制能力成为了社会和谐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社会美德。因此帮助儿童完成由外在语言向内在语言过渡,使他们正确运用内在语言来控制自己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2.学会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
行为改变的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学会使用正确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可通过模仿、塑造、渐隐、自我控制等方法,使儿童学会察觉他人的情感,并根据情境正确表达情绪。
3.学会处理问题的策略
对于普通儿童而言,解决问题通常会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在情境中识别问题是什么。②找出可能的解决方法。③付诸实践。④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反省。而对于行为冲动的儿童来说,他们缺少对问题的思考和结果的反省。所以,常会出现问题回答的快却不正确的现象。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少冲动行为。
(三)适度的惩罚和强化
改变儿童冲动行为的后果,以惩罚替代其获得的强化。儿童出现冲动行为时,教师和家长如果仅仅是靠打骂来制止冲动行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此时,隔离能够给予儿童一定的反省空间和时间,因为大多数儿童在冲动后又会产生悔意。但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在隔离后针对儿童的冲动行为进行相互沟通和引导,并对由于冲动行为而造成的损失按照之前的约定加以处罚。但也要注意对儿童表现出的探索问题解决的良好行为进行鼓励和强化。
案例2:牛牛是一名9岁的自闭症男童,无语言,多动,脾气暴躁。他最讨厌滑板运动,往往做几个就发脾气,甚至边哭边打滚。但是他打滚的同时会注意避开地上的障碍物,以免磕痛自己;同时也会注意训练者和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安抚说“不用做了,结束了”,他会立即停止哭泣和打滚而自己到一边去玩了。
发脾气行为是指儿童为了一些小事或莫名其妙地做出大声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或以头撞地、墙壁等过火行为;或者长时间赌气,不理人或不吃东西,乱掷、乱撕东西等。尤其是特殊儿童,在管理情绪和表达情绪方面显得更为欠缺,容易发脾气的行为也就更加突出了。长期下去牛牛的发脾气行为只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要改变牛牛这样乱发脾气的行为,需要家长先改变自己的行为,采用消退法撤除对儿童发脾气行为的强化,这样儿童的行为问题才能得到改变。
(一)改变引发行为问题的前情
有些儿童发脾气的行为是由前情引发的,如生理原因、任务难度过高等。案例中的牛牛可能就是因为觉得任务重而发脾气,因此,训练者可以在仔细评估他的能力之后为其量身定做一个运动量,然后定期加量。
(二)改变行为的后果
有些儿童发脾气的行为是由后果在维持的,如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等。在本案中也许这个运动量他是可以完成的,但他拒绝完成。那么当他做到10个没发脾气时,就立即予以表扬、奖励糖果,随着运动量的逐渐增多,再给予强化。久而久之,他就会为获得强化物而主动增加运动量了,同时发脾气的行为也会慢慢减少。也可采用隔离的办法,让儿童在经历几次失败后,消除这种不良习惯。
(三)培养儿童正确的情绪表达技能
有时候发脾气是儿童宣泄情绪的一种方法,通过发脾气可以释放儿童的焦虑和抑郁。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和家长应尝试通过模仿、塑造、渐隐等方法,培养儿童情绪情感的正确表达方法。
1.让儿童学会用其他方式来表达情绪
首先,允许儿童发泄情绪,只有消极的情绪被发泄出来,才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但需要纠正的是发泄的方式。因此,需要教会儿童用其他方式来替代,如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跑步、唱歌等,而不是通过诸如跺脚、拍桌子、扔东西、大喊大叫或沉默等不良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模仿
儿童的很多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家长和教师而行成的,发脾气也不例外。教师和家长要向儿童示范正确的情绪表达方法,也可以通过编写社交故事的方式让儿童学会表达负面情绪的恰当方法。
3.签订契约
通过契约的形式,为儿童的行为设定限制。当儿童出现打人、骂人或摔玩具等发脾气行为时,要严格按照契约的规定进行惩罚。而当儿童出现契约上规定的良好行为时,则给予奖励。 
 
 
参考文献:①何侃 特殊儿童心理治疗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②王辉 特殊儿童行为管理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