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台湾 >> 宝岛万象 >> 台湾地震中倒塌的台南维冠大楼建商林明辉等3人遭羁押

过年台湾最多人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就是“拜拜”!

在台北老字号霞海城隍庙拜拜

除夕的前一天,台湾习俗称之为小年夜,年假也从这一天开始。但今年的小年夜毫无放假的喜气,清晨高雄的一场地震,台南楼倒人亡,电视、报纸、网络都是揪心的节奏。灾区以外,虽然家家还是按原计划过年,但人人心中都有些灰暗的影子。

虽然高铁因地震停驶,但台北还是走空了,除了我们理解的团圆饭,拜祖先也是不能缺席的。台湾每家无论乡村和城市还保有祖宗牌位,除夕上午,全家人必须一个不能少地拜祖宗牌位,从供品到行礼到占位,那是一套严格的规制,辈辈传下来的,不管你是留美的还是董事长,人人遵守。如果兄弟没分家,牌位设在父母家,除夕一大早就都要往父母家赶。如果分家了,牌位也要分设各家,台北一位小姐说:奶奶终于允许分家了,现在拜祖先不用往乡下赶了。

如果说过年台湾最多人做的一件事是什么?那就是拜拜,有数字统计称,正月初一一半的台湾人都在寺(宫)里,农民拜神农、渔民拜妈祖、医生拜华佗、青年拜月老、学生拜孔庙、商人拜财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有缘神,除了香和花外,还有人专门备了祭品,不同的神也要送不同的礼。笔者跟着一位大学教授去拜过文昌帝君,他致祭前,我一直以为他刚从菜市场来,因为他包里带的祭品是是芹菜、水、萝卜、葱、蒜,寓意勤、文思涌泉、好彩头、聪明、会算。这祭品,真挑战我的智力!

不仅除夕、初一祭拜,一进入腊月,台湾就开启祭拜行程表,难怪要把祭拜叫拜拜,那真是三天一小拜,五天一大拜,腊月刚送完神,正月再迎神,神的队伍也很壮大,除了大陆熟悉的,还有些专在台湾享用香火的,比如地基主是每家的家神,还有床神,还有拜朝愈的,拜比干的。年假在台湾约朋友,十之八九的约会地点是寺宫,我们去隆山寺吧,我们去城隍庙吧,虽然那里往往是人挤人,一不留意就会走失,但过年嘛,寺庙总是最吉利最受欢迎的地方。

今年年未过,就有高雄地震的坏消息传来,寺庙特别是台北的行天宫人潮提前,因为行天宫有收惊的功效,笔者一位台湾朋友下了飞机不回家先奔行天宫,因为飞行不顺利,先去收惊。我不敢笑她迷信,愿意相信这是一种心灵治疗,如果因此能心安,于人于己于社会都不是坏事。

拜拜不仅限于过年,只是过年拜得更密集。台湾一半人有宗教信仰,没有信仰的遵从习俗也会拜拜,因此拜拜超越宗教成了一项生活内容,也是与人沟通的话题。再话不投机的人,说起拜拜,或者说起灵异故事,都会热络起来,而且几乎每个人都见过神迹,都有信服的算命师傅,休假了去算一算,或去庙(宫)里烧烧香,就像去喝杯咖啡一样平常。

照理说台湾是很现代的社会,但拜拜文化如此浓厚,形成反差。有研究者认为,台湾是个移民社会,八成人的祖先是从闽、粤跨海而来,当时跨越台湾海峡九死一生,行前要拜别父母和祖先牌位,也要祈求神明保佑,侥幸登岛台湾,第一件事也是感谢祖先神明,拜拜的文化由此生根。此外,移民带来各地的神明和祭拜习俗,代代相传,虽有融合,也有只传本乡本族的坚守,因此神明的队伍非常壮大,寺庙也遍布城乡。在台北,往往一出地铁站,劈头就是一座庙,走在居家小巷里,抬头也见某某道场。还有一层原因是,正因为社会转型迅速,生活现代得太快,人极易困惑与迷失,所以才要紧紧抓住农业社会的回忆与向往,而这,再也没有比去拜拜更简易又有形式感的了。

拜拜让一个家庭有了凝聚,社会有了传承,苦难有了抒解,也让台湾的春节有了别样的滋味。

亲爱的读者,过年好!我人在台北,就此搁笔,要和朋友去拜拜了!

台北年货大街

选购年货

城隍也出庙买年货

(文/终年无休)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