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分析:比利时为何遭遇恐怖袭击?

分析:比利时为何遭遇恐怖袭击?

  新时社网3月22日讯(驻伦敦记者李威)尽管在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欧洲各国做了严密的防范,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仍于当地时间22日早晨遭遇恐怖主义袭击,机场和地铁发生连环爆炸,震惊整个欧洲。早前已有西方媒体用"欧洲恐怖之都"来形容布鲁塞尔,确实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反恐措施不力等,令布鲁塞尔成为欧洲反恐链条上最脆弱的一环。

  布鲁塞尔是欧盟总部的所在地,目前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以及欧洲议会的一部分等重要机构均在此办公,同时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的总部也设在布鲁塞尔,堪称"欧洲的心脏"。

  在政治上如此重要的城市,理应得到最有效的安全保障,特别是在当前恐怖主义阴云笼罩欧洲之际,况且比利时政府已将恐怖威胁上升至次高等级,但布鲁塞尔还是成了恐怖主义的"大本营",变成恐怖分子招募、策划、藏身甚至发动袭击之地,比如去年11月的巴黎恐怖袭击案就是在布鲁塞尔策划;主嫌萨拉赫(Salah Abdeslam)也是在布鲁塞尔落网,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刻反思。

  从西方反恐专家和媒体评论对布鲁塞尔为何滋生恐怖主义的分析,大致可以归纳为社会背景和政府政策两大方面原因。就社会背景而言,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的种族融合问题,很多穆斯林社区经济不景、失业率高、歧视严重,导致不少青年走上激进化道路,这也是当今许多欧洲国家面临的通病。

  以主嫌萨拉赫藏身的布鲁塞尔莫伦贝克区为例,在这个9万人口的行政区,部分社区的穆斯林人口比例达到80%,主要为摩洛哥和土耳其的穆斯林移民。当地年轻人失业率高达37%,是全国水平的3倍,糟糕的经济和治安状况,使该地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

  从全国范围来讲,这些无法融入主流社会的青年往往走向极端,据伦敦国王学院激进主义和政治暴力问题研究中心披露,从比利时赴叙利亚或伊拉克支持伊斯兰国组织(ISIS)的人数超过500人,而比利时人口仅为1100万,比率是所有欧洲国家中最高的。在这500人中,至少有100人返回比利时,成为最大的恐怖主义威胁。

  还有一个负作用就是这些穆斯林社区缺乏警民合作的基础,居民发现了异常情况一般就不会主动报警,当局要获得信息反馈非常困难。这一点在英国有所不同,穆斯林团体可以向警察报告可疑举动,有助防范新的恐怖袭击,但是在比利时却看不到这种情况。

  在政府政策上,虽然比利时当局自去年底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提升警戒级别、加强警力装备、修改法律法规等,以防范和打击境内恐怖主义和激进主义,但在反恐上仍存在"软肋",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情报搜集制度的不完善。

  自从去年1月法国漫画杂志《查理周刊》遭恐怖袭击后,比利时情报部门已开始大规模追踪恐怖分子,但直至同年底的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一些恐怖分子仍能在布鲁塞尔自由活动,而比利时当局花了4个月才在眼皮底下找到主嫌萨拉姆,而警方抓获萨拉姆时,已经掌握他正在策划新一轮恐怖袭击,但仍无法及时粉碎阴谋,情报部门实在难逃其咎,也暴露出比利时缺乏有效的各部门分享情报的制度。

  比利时政治制度上的缺陷也让恐怖分子的生存比其它国家更加容易,比利时国家在语言上的割裂比较严重,南部讲法语,北部讲荷兰语,客观上造成警方在行动的协调等方面监控和预防不力。此外,受金融危机影响,比利时近年财政预算也捉襟见肘,反恐经费严重不足,虽然当局已在2016年度增加了新的反恐投入,但在一些必要的经费和开支上仍远远不够。

  与欧洲大多数国家持枪是非法的有所不同,比利时在枪支管制上较为宽松,普遍人很容易弄到武器,这也为恐怖分子发动袭击提供了条件。比利时检方对巴黎恐怖袭击案主要嫌疑人调查时,在身藏据点发现了许多武器,包括重型武器。法国媒体早前报道称,比利时"多年以来就是非法武器的中转站",法国《查理周刊》袭击事件所用武器也是在比利时找到的相关线索。

  另外,比利时在地理上与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很近,往来的交通十分便利,再加上《申根协定》让欧洲许多国家之间边境开放和没有检查,布鲁塞尔便成了恐怖分子眼中的"天堂"。

  有反恐专家表示,在当前欧洲保守主义情绪弥漫,难民潮危机持续的背景下,恐怖主义将使种族矛盾和对立进一步激化,欧洲也沦为"恐怖主义的战场"。要想正直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种族融入问题,消弭社会贫富分化与文化隔阂,但这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仍有漫长的道路。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