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成都5月18日电(汤雁苗志勇)5月17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联合组织的“2016行走中国·海外华文媒体美丽四川行”采访团走进成都市武侯区。来自美国《美中时报》、德国《欧洲新报》、意大利《世界中国》等18个国家的22家海外华文媒体,用手中的镜头与笔触聚焦武侯区“两核共振、四区联动、多点支撑”的创新创业实践与双创故事。
武侯区位于蓉城锦江之南,因武侯祠位于境内而得名,是成都市五个中心城区之一,也是国务院命名的高科技文化区。
海外华文媒体朋友们第一站来到了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听取了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整体介绍,参观了四大创新创业孵化器及推荐项目。并与入住企业互动,详细了解他们在孵化过程中得到的帮助以及成长情况。磨子桥街区科技文化底蕴厚重,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磨子桥“科技一条街”闻名全国,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创业明星和知名企业。可以说,这里既有“北有中关村、南有磨子桥”的历史沿革优势,又有创新创业的深厚底蕴和浓郁氛围。
据介绍,武侯区采取政府返租、社会资金介入、业主自我改造的模式,将磨子桥电脑卖场等闲置的约3万平方米商业楼宇改建为创新创业载体。目前,磨子桥创业街区入驻6家孵化机构、120多个创业项目、1000余名创业者。
“我喜欢这种活力四射的创业氛围,这也总让他回想起十多年前来到成都初次创业时的情景。”刚刚在新三板挂牌的“米米乐”网上商城正在电商领域攻城拔寨。作为公司创始人,已过不惑之年的刘文太在一群年轻的创客中显得特别醒目。从卖电脑起家,到进军“互联网+”领域,刘文太的创业轨迹与磨子桥的华彩蝶变相辅相成。“今天,曾经与北京中关村齐名的成都磨子桥,在经历衰落、低谷、阵痛后,终于在创新创业大潮中迎来了全面转型升级的春天。”
在成都“百脑汇”,近百名创客正在利用共享空间为实现各自的创意而忙碌,这一幕让曾在北京创业的邓旭印象深刻。每个创业团队的想法初看起来都是“天马行空”,但事实上,自从邓旭发展了“互联网+创新家装”项目,“7天装修100平方米新房”并不夸张。
2015年,武侯区做出了创新创业规划,提出努力建成具备广泛影响力、辐射力的创新创业首选区,推动磨子桥转型升级,打造成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很快上路。同年,武侯区与四川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1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结成“磨子桥创新创业联盟”,在有条件的社区和街区以及周边高校建设创新社区和创业校区,实现街区、园区、校区、社区四区互动。磨子桥涅槃重生,掀起新一轮创业热潮。
“为什么能把双创做的这么好,就是因为有着人文环境及历史文化的支撑和传承。我在成都磨子桥创业创新街区体验到了这样的人文氛围。”德国《欧洲时报》总编辑范轩说,通过今天采访了解到,高科技的家居生活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已经不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事情了。“如果你们在创新创业中需要了解德国的相关情况,我可以牵线搭桥。为充满活力与希望的青年才俊们点点‘笑穴’,希望这些创业者继续勇敢前行,立足四川,打开山门,昂首挺胸地走出国门……”
“我们都是从学生一路走过来的,知道青年学生的思维是跳跃性的、前卫的,只要给他们充足发挥的空间,他们就能有所建成一片森林……”《英国华商报》副社长续炳义说,成都市武侯创业园区有着他的特点和特殊性的。首先它处于武侯区,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的地区,再加上政府的扶持力度,这个创业园必然要有一个好的发展。(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