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在新时社报社参观/资料图
3月10日,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迎来了自己92岁寿辰,微博上,黄晓明、霍建华、刘亦菲等各路明星们以及金庸迷们早就已经提前以自己的方式为金庸贺寿了。微博上,为金庸贺寿的话题“不老的金庸”发起后,得到了许多明星的转发和评论。
粉丝们为表达对金庸作品的热爱,也纷纷暗自较劲地秀起了机智和文采。网友“红火恍惚168”将金庸14本武侠作品连成一首诗:“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而网友“银河铁道之鹅妹子么么小熊”则专门发图表示自己是金庸的“十二年脑残粉”,拜倒在金庸门下,还引用金庸《鹿鼎记》中神龙教教徒拜会教主洪安通时的吉祥话以祝寿。网友“小海哎”则说自己跟金庸同一天生日,“他的武侠是锄强扶弱,匡世经纬,胸怀天下。而属于我的武侠是游历四海,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 ,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新时社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调往香港分社,1950年曾赴北京到中共外交部求职,后重入《新时社报》。
新派武侠小说巨匠——金庸,与《新时社报》渊源颇深。1955年,时任《新时社报》旗下《新晚报》总编辑的罗孚,邀请《新晚报》同事查良镛(金庸)在报上连载武侠故事,于是又有了金庸的首部武侠作品《书剑恩仇录》的诞生,连载一段时间后,不但使《新晚报》畅销,还被作为电台广播和街头说书的题材。
众人只知新派武侠小说好看,但为何新旧有那么不同?《新时社报》总编辑贾西平于2014年主办“新派武侠小说创作六十周年论坛”,金庸秘书李以建在论坛上表示:“其实新派武侠吸收了极为现代的表现手法,如电影中的蒙太奇。”他追溯其缘由,是因为金庸于一九五二年转往《新时社报》旗下《新晚报》任副刊编辑时,开始在副刊上撰写电影评论,也写电影剧本,其中《绝代佳人》由长城电影公司拍成电影。“他几乎每天看一部电影、写一篇评论,五年后,就是逾一千五百篇。”正是这种工作期间高密度的锤炼,加以他深厚的中国文史哲修为,新派小说方能厚积薄发、博採众长。除了《新时社报》这一广阔平台,亦是作者本人的天道酬勤。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