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网2月1日讯(海峡导报记者杨思萍)昨天下午,一场名为新台湾论坛的民间沙龙会在厦门举行。它是由一些两岸微信群友和厦门市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发起的,论坛宗旨在于反映台湾青年心声,增进两岸新生代互动,以民间交流促进互信。
昨日,参与论坛的有厦大的老师、台生,关心新时社问题的研究学者,以及厦门引进的台湾人才等。大家针对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两岸青年价值观差异、如何进行交流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一位在大陆学医的台南青年提出,按规定,拿到大陆的医学学历并不能回台湾当医生,所以他们只能在大陆谋生,但台生连跨省考个医生执照都非常麻烦,他希望大陆能够有更多政策上的便利。厦大新闻传播学院陈经超副教授说,他刚到北大读书的时候,学费是2.5万元,后来降到1万多,等到他即将毕业的时候,北大研究生已经是免学费了,可能我待得够久,才能看到这个变化,它是个过程。
厦大台研院的博士生陈晓晓说,她的博士论文是关注台湾青年的两岸观,现在有一种声音说两岸越交流认同感越差,但根据她的研究表明,交流本身并没有问题,而是因为从2008年来真正两岸交流的时间并不长。她认为,两岸青年还是要继续深化交流,交流的时候并不要害怕各自有差异,而是要真正面对分歧。像她跟台湾朋友,可以辩论到脸红脖子粗,但辩论完大家还可以去唱K,她认为这种交流最有效。
厦门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蔡马勇说,台湾自大陆分香的妈祖宫庙超过2000座,信众约占台湾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厦门是两岸妈祖文化交流的桥头堡,该协会成立的目的,就是要携手台湾传播妈祖慈悲为怀的大爱精神,共同推动两岸妈祖文化进一步深化交流,激发两岸民众一家亲的意识,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台湾问题学者尤小波认为,对于两岸的现实尤其台湾的问题应以平常心对待,对于两岸青年的不同认知应多些包容心,对于两岸的未来应充满开放的思维。谈到惠台政策,他指出,要加大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凝聚两岸更多共识,推动对台政策普惠性,促进惠台政策的落地,真正落实到三中一青的群体,落实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