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忠菲
美国与东盟十国领导人的非正式会议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落下帷幕。会议发表的联合宣言,并没有涉及美国指望的南海问题,更没有提到任何中国威胁。这样的结果说明东盟领导人在东亚地区合作问题上,没有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也拒绝在南海问题上,为美国 趟混水。这一实例对台湾也将产生影响。如果民进党当局仍然拒绝九二共识,在两岸经贸合作问题上,继续把经济政策作为扩大两岸政治对立的手段,只能使台湾在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上,更加被动,甚至失去前期的成果。
目前,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一些变化,台湾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增加,成为主要趋势。虽然台湾不能够控制这些变数,但应该正确判断、正确决策,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例如,除了美国升息,推行强势美元政策,中国大陆深化经济改革,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中东局势和石油价格激烈波动,难民潮冲击欧洲这些现象外,世界经济的主导权出现部分转型、美国对国际经济格局的掌控能力下降、新兴大国经济影响力上升、新兴大国参与区域经济治理的愿望更加强烈等,是更深层次的变化。此次美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而会议的结果,也显示出这些变化对世界的影响。
就当前形势看,台湾的利益在于一方面加快自身的贸易自由化进程,进一步改善岛内投资环境,另一方面是继续保持已经取得进展的,自2008年以来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效,这是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而要实现这一点,目前最需要的无疑是保持两岸经贸关系的深化与合作,而不是借口政党轮替,伺机否定已有的九二共识,破坏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
现实中,自台湾大选落下尘埃,当选的民进党至今就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不发一词,对举行了数年的两岸产业合作问题,也保持集体失声。民进党的智囊中还出现不少发声者,他们公开主张台湾不应在地区合作问题上,考虑参与中国大陆与东盟推动的RECP,强调要对大陆发牌,把参加美国主导的TPP,作为台湾的区域性战略选择。他们当中有人甚至主张,台湾在南海问题上应该向美国的立场靠拢,放弃太平岛,与大陆抗衡。在如何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方面,他们释放 要对新政府多点耐心的信号,因为他们判断来自美国的支持,将带来台湾经济很大的结构性改变。因此,新政府上任后,还需要一至二年,才能提出新的两岸关系政策。这显然是为民进党逃避九二共识,进行开脱。
其实,这种主张的要害在于,一方面不敢面对美国重整亚太战略乏力的现实,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回避大陆发起、58个国家和经济体已经参与的亚投行,也回避大陆提出的,包括欢迎台商参加的一带一路战略;另一方面,幻想如果紧跟美国FTA战略政治化的步伐,民进党当局在否认方面,也许能够从美国和日本得到某种回报。对上述主张而言,这次东盟领导人在东亚地区合作问题上,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拒绝在南海问题上配合美国对中国大陆施压,无疑是当头一棍。其实,去年上半年美国新任国防部长卡特就吃过败仗。卡特马不停蹄地在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印度5国连跑三个月,最终也未能说服这些国家对抗中国。民进党如此不切实际的期望,说穿了,还是把两岸经贸关系作为赌注的心态,在继续作祟。
中国大陆的发展需要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而东盟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大陆的发展。对东盟而言,这不是一个应对中国崛起的问题,而是未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的问题。难道台湾不应该做类似思考?更何况,东盟与中国大陆10+1的关系,有其战略缘起,有其长期经济互惠互利的积累。中国大陆尊重东盟、注意发挥东盟在地区秩序中的作用,将东盟作为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地区合作伙伴。回顾历史,中国大陆与东盟的经济互动,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展望未来,共同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可期待RECP的推进。台湾在RECP与TPP之间,难道不需要权衡?
凡事预则立。2000年台湾首次实现政党轮替后,自2002年起,民进党就盲目跟从日本主打东南亚,忽视中国大陆的FTA战略,对两岸经贸关系持消极态度,不切实际地提出台湾的南进政策,结果是经济与政治双双失算,最终沦落为麻烦制造者。而今,面对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台湾作为以出口为主的经济体,无论是制造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美国的TPP,已经不是唯一的仙丹妙药。从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地区发展战略看,基本共识是走有亚洲特色的发展道路。这也是东盟所看重的。所以,这次美国拉拢东盟的意图落空不是没有原因的。台湾当局应从中悟出道理,明辨世界大势,回到九二共识,踏踏实实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放弃分裂意图,方为上策。(本文作者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