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台湾 >> 麻辣台媒 >> 废止孙中山遗像是转型正义吗?

从“鸿夏商战”看拒迎失据的台湾

新时社网2月27日讯 经过近四年的缠斗,鸿海集团终于击退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等对手,抢下夏普的经营权。高达七千亿日圆的收购代价,与变数横生的缠斗,凸显了郭台铭势在必得的决心。此案创下外资收购日本大型机电品牌之首例,突破保守、排外的日本企业高墙,也引起全球产经界的注目。

  台湾联合报刊发文章说,此案虽被称为鸿夏恋,其实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激烈商战;它影响的不仅是鸿海与夏普两家企业,对全球苹果供应链、面板业及台日产业的走向,都将有长远影响。对鸿海而言,这次并购,是布局面板产业、白色家电及巩固苹果供应链的胜利。然而,以七千亿日圆的代价收购市值二千亿的夏普,也可能对鸿海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甚至拖累其获利。

  夏普对鸿海迟未点头,除了百年品牌拱手让人的民族情结外,它不甘心的是自身的技术不输人,在有机发光二极体等领域也拥有关键技术,却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夏普最终低头接受鸿海并购,主要是鸿海提出的振兴夏普方案含金量最高,让夏普股东和债权人难以抗拒。

  在收购过程,日本官方、企业界乃至夏普本身,都表露出欲迎还拒的矛盾心理。夏普最初只想得到鸿海的资金奥援,2012年它邀鸿海入股不到10%的股权,但当鸿海想要进一步掌控经营权时,夏普与日本业界的抗拒就一一浮上台面。

  日方与夏普最大的顾虑,并不是鸿海能否帮夏普振衰起敝,而是担心夏普的关键技术外流,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并损害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其背后,当然还有与中国大陆竞争的心结。尽管鸿海是台湾的上市公司,但日本业界担心鸿海以大陆为主要生产基地,夏普的技术终将辗转流入大陆。

  也因此,夏普最后虽同意出售,但对保护专利不外流及员工权益等,设下了不少但书。外传鸿海已同意接受夏普条件,提出一千亿日圆保证金,作为鸿海履行此收购案条件的押金。但昨天傍晚鸿海宣布暂缓与夏普签署最终协议,其目的,就是要确认双方同意的条件没有落差,以免大意失察。



 日本正积极参与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夏普出售案正是外资观察日本开放跨国并购的重要指标。稍早日方力阻这项并购案时,外资圈即指出,鸿夏恋一旦触礁,必定影响国际社会对日本开放市场的信心,坐实日本市场太不透明的批评。如今,鸿夏恋出现积极结果,对日本而言,其实是一个正向指标,将增加外资参与日本企业的兴趣。

 回看台湾,近期岛内正为红色供应链来袭一事争执不下;民进党对类似案件一直持反对立场,但其理由仅有影响国家安全等空泛说词。台湾究竟何种产业与技术必须保护,哪些产业在技术或市场面已走到瓶颈,必须藉并购、整合取得再生动力,政界和产业必须有更理性、务实的讨论。

  年初,大陆家电企业海尔宣布以五十四亿美元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美国政府和民间并没太多杂音。主要原因,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对通用或美国而言,已不再是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另外一案,美国外资投资委员会要审查紫光入股科技公司威腾(WD)一案,最后迫使紫光取消该收购;这意味,美国认为此案可能危及其科技产业的竞争力。

  这些案例显示,在愈来愈多的跨境资本并购中,各方都要在自身利益上决定什么该拒、什么该迎,在迎拒之间,找到产业发展与企业经营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正是台湾目前的困境所在,通常是企业界想迎,而政界却选择拒,而缺乏对核心竞争力的正确评估。就如民进党在野时常操弄陆客来台的负面观感,但执政后却改口欢迎陆客,心中只有政治盘算。观察鸿海的进击,终于让夏普低头,这次商战是值得反思的一课。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