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海归需要“组织”吗?海归需要怎样的组织?随着海归人数的逐年增加,目前,国内规模各异的海归组织层出不穷。这些组织大多以实现资源共享、为海归服务为目标,提供创业、就业、婚恋等各类服务。海归对于海归组织又有什么看法?
近日,1987年出生的海归女孩史逸婵被任命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兼职副书记,这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她拥有高学历、高颜值,放弃外企工作回国加入基层社会公益服务组织,这也收获了众多的点赞声。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归身影出现在大大小小的公益活动里,他们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实际行动积极融入到志愿服务当中。
“得到远大于付出”
“我觉得做公益,得到远大于付出!”从新西兰留学归国的吴国光在提到自己做公益的感受时很坚定地说。
“我们经常会因为职场、生活压力较大而感到烦躁,就想找人倾诉一下。但这种压力是不能和自己家人分享的。”吴国光缓缓地说道。“这时候我会选择去看望一些孤寡老人,向他们倾诉我的压力。他们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开导我,让我感觉生活还是很有希望的。每次和他们在一起聊天我都很开心。”说到这,他脸上浮现出了孩童般的灿烂笑容。
毕业于法国的晓梦(化名)也对此深有感触。她第一次参与公益活动是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心理协会的成员去给监狱服刑人员做心理疏导。晓梦作为心理协会的一员前往。
图为海归志愿者向山区的孩子们发放学习用品。
“通过面对面聊天,在无形中打开了他们的心扉,让他们诉说自己的经历。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对人生也多了一份思考,对人性多了一份理解。”晓梦捋了捋头发说道。
公益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业,公益也不拘泥于任何形式。对于海归来说,无论是参加集体的公益活动,还是自己做一些微公益;不论是线下的公益项目,还是现在比较火热的互联网公益,只要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就好。
“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现在,国内公益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为了更直接地接触公益,我加入了海归志愿服务队,而我参与的公益活动也大多是从其中了解到的。在队里,大家有同一个目标,并为之共同努力,那就是为公益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吴国光在谈到公益团队时激动地说。
和吴国光一样,晓梦也是海归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在加入海归志愿服务队之后,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公益也成了她工作之外的重要社交活动。
虽然专门从事公益事业的海归是少数,但大多数海归有较强的公益意识,他们通过参与公益实践,慢慢形成公益团队,逐渐带动更多的身边人探讨公益、参与公益、热爱公益。 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归加入到国内志愿服务中,国内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海归公益组织。这些组织定期召集成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例如海归志愿服务队每年都会开展志愿服务,关注孤寡老人、扶持边远山区、关爱特殊儿童群体。今年3月19日就举办了关爱唐氏综合症儿童慈善会。据悉,他们计划在4月16日去京郊植树并进行环保清洁。
“运动公益成为一种新模式”
近年来,公益徒步类的筹款活动可谓“遍地开花”。壹基金的“为爱同行”、阿拉善SEE的“穿越贺兰山”等,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少类似活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也推出了各项运动公益捐赠活动。这些活动中不乏海归身影。
晓梦认为,运动健身对于海归而言比较普遍。不仅如此,海归大多有做公益的意愿,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些特点决定了海归很容易接受运动公益这种新的公益模式。她思索一会儿说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原本就贴近生活,在运动过程中,还可以结交很多朋友。现在,运动的同时还能做公益,何乐而不为呢?运动公益不会只流行一时,而会作为一种新的公益模式持续下去。”(丛 嘉)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