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旅客在列车上接受烫脚足疗服务

让大同古城“活起来,火起来”

游客们用手中的相机,为大同古都灯会点赞。郑亦工 摄

    

    ——大同古都灯会观灯活动现场侧记
    2月19日,农历正月十二,记者赴大同市,采访在这里举办的2016中国大同古都灯会活动盛况。
    此前,在省两会期间,记者采访省人大代表、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时,就听他说要举办这次灯会,欢迎各方人士到大同过大年。后来,春节之后,记者就收到大同古都灯会的微视频,那场面看上去,流光溢彩,如梦如幻,令人神往。
    当日下午四点,记者一行登上修复一新的大同古城。只见城楼巍峨,彩灯遍布,游人如织。
    大同新闻网总编辑任翔宇介绍说,这项活动是由大同市委、市政府主办,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承办的,此前已经举办过两届,今年是第三届,于二月九日(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二十八日(农历正月廿一)在古城进行。今年的灯会主题为“来大同过大年,观灯会好梦圆”,旨在让大同古城“活起来,火起来”,营造欢乐吉祥的节日氛围,丰富群众新春文化生活,打造经典文化品牌,展示古都文化魅力,鼓舞全市上下同心同力发展大同的信心。
    初登城楼,记者立刻感觉到大同的气候是那样的寒冷,牙齿和耳朵很快都感到寒风的威严,但这丝毫没有妨碍游客的观灯热情。人们在各种灯前流连忘返,拿着各式手机、相机等设备拍照留念。
    当日下午六点,灯被点亮了。被铺排在古城墙上的各式彩灯,刹那间,就把巍峨庄重的古城点亮了,在那铁灰一般坚毅的身躯上,铺陈出一条桃红色的灯河。视线往上,暗蓝色的天幕上,缀着一轮未圆的明月,俯瞰着古城之上欢声笑语间的人流之河。
    灯亮了,古城之夜亮了,人从四面八方涌上古城,很快就摩肩接踵,摆布不开了。硕大无朋的莲花灯、金碧辉煌的牌楼灯、五彩斑斓的龙凤灯、典雅端庄的仕女灯、流光溢彩的大同九龙壁灯、风趣诙谐的火锅灯,定格在人们的快门里,定格在人们的心里。人们在这些灯前,摆出各种姿势留念,幸福洋溢在人们的脸上……
    在古城之中,记者见到了大学同学史涌涛,他外面穿着军大衣,里面穿着羽绒服,像许多大同日报传媒集团的记者一样,坚守在灯会现场的第一线。
    “这个活动举办三届了,确实是一届比一届精彩,影响力一届比一届大。不仅成为大同的一个旅游文化品牌,也成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年俗文化品牌。在这么大的古城里,举办这样的活动,在中国恐怕是独一份的。”
    记者还想和他说上几句话,但不时有游客上来问路,史涌涛赶紧上前指路。记者只好让他继续工作了。
    在古城上,记者采访了坚守岗位的大同新闻网记者周芳,请她谈谈古都灯会对大同经济的影响。
    “这个灯会带动了大同的冬季旅游,这几天我们街上有许多外地牌照的车,北京、太原、内蒙古、河南、河北来得多。我一个朋友是开酒店的,以前若是不办灯会,正月天也没有几个人住店。他说今年就没有做好接待游客的预案,没想到酒店天天爆满。他们也没有什么投入,这不是直接领红包吗?他说这事情多好呀,希望这个活动年年办下去。”
    在灯河中,记者采访了许多大同市民,魏华女士的观点具有普遍性。“我故意躲开人流高峰,今天都正月十二了才来看灯,没想到,人还是这么多。我听见外地人夸我们大同天也蓝、灯也好,我们大同人觉得挺自豪的。”
    在寒风中,记者采访了来此调研的著名品牌专家赵加积,他说:“大同古都灯会人们反应如此热烈,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一活动满足了现代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向往与追求,满足了城市人无法观灯而形成的‘观灯饥渴症’。古都灯会正在形成大同城市的一个‘子’品牌,对提升大同文化名城品牌很有作用。”
    夜深了,寒风更凛冽,但人们依然未散,依然兴致盎然,热情如火。记者一刹那间觉得,时光似乎也因为留恋这人间盛会而慢下了脚步。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