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合肥1月27日电 题:探访长临河古镇:昔日“小上海”变身安徽第一侨乡
作者 张俊
一个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古镇,坐落在碧波荡漾的巢湖岸边,这里有米行、布庄、酒馆和五洋百货。曾经的“小上海”长临河镇在经历了百年变迁后,变身成为安徽第一侨乡,也成为巢湖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长临河镇在三国时期便有记载。民国期间,因交通发达,商贾兴旺,被称为皖中“小上海”。
“长临河镇人非常重视教育,许多人都是通过读书走出国门的。”今年78岁的罗守华对新时社记者说。罗守华是一名退休教师,他的表兄弟罗守平是中华海事检定社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小时候,家里特别重视教育,因此两人都有机会上了中学。罗守平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在美国从事海运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拼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今年83岁的吴源智的哥哥吴泉智也是通过教育,最终走上学医的道路。他的侄子吴经信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此后也留学美国并打拼多年,如今回到当地创办了一家建筑公司。
据长临河镇党委委员罗巧慧介绍,在科举时期长临河便有义学、私塾数所,闻名海外的养正小学创办于1898年,其后又创办了沙二岗补习社、私立松森小学和私立湖滨中学。“一座小镇能有这么多学校,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罗巧慧说。
目前,从长临河镇走出了800多名教授、专家、将军、军政要员,遍布世界各地,这其中包括美籍华人、著名社会活动家、美国《妇女心声》杂志社主编吴世珊博士,美籍华人、畜牧兽医专家吴思孝博士,美籍华人、美国总统奖获得者刘军博士等。
“过去的长临河镇不仅是经济中心,还是军事重镇。”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张靖华博士介绍说,长临河镇因在晚清期间商业繁华,较早接触新事物,放眼看世界,于是当地便掀起了投军报国热,许多淮军将领均出自于此。此后,国民革命兴起,一批批爱国青年投军从戎,走出了20名将军。这些都为长临河镇发展成为安徽第一侨乡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临河镇经历过“小上海”的繁华,也经历过衰退。
如今,“小上海”旧貌换新颜。作为环巢湖首镇,该镇深入发掘历史遗迹和文化底蕴,修复了长临河古街、70年老照相馆、百年老邮局等历史文化景点,发展旅游、居住、休闲产业等。走进古街,你可以在有着50年历史的理发店里体验一下师傅的老手艺,也可以在老油坊中一睹传统榨油工艺。
据罗巧慧介绍,目前长临河镇在外侨胞分布在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17个国家。“三胞”共4500人,其中台胞就有1253人。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积极参与到家乡长临河镇的建设。吴世珊、吴世玮女士先后向养正小学捐款人民币82万元,捐赠故居房屋33间,使有着百年历史的养正小学焕发生机。“三胞”们还给道路建设、兴修水利、敬老院等公益、慈善事业方面捐款捐物。
长临河镇是安徽第一个侨乡,曾经的“小上海”在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共同建设下,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沉淀的味道在长临河愈久弥香。(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