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冬至,特区政府选择在这一节日推出题为《退休保障前路共建》的退休保障公众咨询,旨在突显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养老、敬老观念,心思值得一赞。
不过,面对今日庞大的老龄化人口以及社会福利开支,单是强调文化、伦理承担已不能够解决养老的实际问题。几乎已经可以肯定,政府昨日推出的退休保障咨询方案,未来一段日子在社会上将会引起比较激烈的争论,要落实其中任何一个方案都必然会有反对声音,都不会是一件易事。
本港人口结构趋于老龄化,据政府数据,到二○四○年,老龄人口将由现在的一百一十二万增加至二百四十七万,占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届时三个港人中就有一个是六十五岁或以上的长者,而与此同时,劳动人口数字呈下降,养老压力更大。
因此,从市民角度而言,政府此时提出退休保障计划作公众咨询,是不嫌其早而只觉其迟,不管用何种方式,政府通过税收和社福为调节手段,为长者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经是摆在全体港人社会面前一个无可回避的迫切问题。尽管明知推行不易、争拗必多,本届梁振英政府还是在距离馀下任期还有十八个月的时间推出退休咨询,应该说是有诚意和负责任的。
眼前政府推出的公众咨询方案,一共有两款,一曰不论贫富方案,年届六十五一律可获发三千二百三十元;二曰有经济需要方案,年满六十五、资产不逾八万、月入低于七千者可申请,金额亦为三千二百三十元。
从开支而言,不论贫富方案,当年开支为二百二十六亿,到二○六四年为五百六十三亿,财政储备提前用光,财政赤字提早出现;出路是加税,公司利得税要加四点二个百分点,个人薪俸税要加八点三个百分点。如实行有经济需要方案,各项开支大减,当年开支仅为二十五亿,到二○六四年是六十亿,税项只需略加不足一个百分点便可应付,财政赤字和储备用光也不致出现。
因此,光从帐面数字而言,两个方案,孰优孰劣,何者更为可行,更为合理,已是毋庸多言。
但是,正因高下立见,政府也因此招来了假咨询和标签化的批评;同时,退保是否全民?退保是长者应得还是扶贫福利?相关观念在一些人士中也引起不同诠释和争论。
事实是,但正如政务司司长兼扶贫委员会主席林郑月娥昨日在记者会所言,政府并不是没有立场的,而政府的立场就是:对不论贫富方案有保留,因为这会令到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更为严峻,会缩窄政府处理其他长者福利如住屋、医疗、护理的空间,更会对其他政策范畴如教育、交通、基建带来压力。政府亦不想不断加税削弱香港的竞争力。
因此,事态其实已经相当清楚、也并不复杂,政府提出的有经济需要方案,就是在现行的生果金、长者生活津贴和长者综援之间再架设多一个层次,具体对象是现在领取长津的长者,令他们每月所得由二千三增加至三千二,估计符合资产要求的受惠人数为四十二万名长津者中的二十五万人。
就退保问题,港人在长达六个月的咨询期内不妨敞开讨论,但最终还是要聚焦到一个方案上,能行出一步总好过原地踏步。
本文为新时社报社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