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社北京11月10日电 (陶煌蟒)中国“十三五”规划建议全文发布后,“创新创业”、“金融改革”等成为海外侨界的关注热点。在新时社记者的连线采访中,多位学者及侨界人士将“十三五”的关键词都不约而同的放在了“人才”这个落脚点上。
侨务专家、长江师范学院教授李未醉说,“十三五”规划大力强调创新和创业,认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这就进一步调动了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这部规划既为华侨华人来华参与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政策指引,同时也给海外侨界高层次人才来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李未醉认为,当前的中国,引智的需求远远大于引资,中国的外汇储备近4万亿美元,并不缺钱,关键在于如何从过去30年的招商引资,转到招才引智。
对此,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做出了进一步解读。他说,创新的根本是依靠人才,但中国国际人才的数量和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中国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国际人才制度优势。
“以中关村为例,目前美国硅谷与中关村的人才大约都保持在100万人,但硅谷的国际人才比例是70%以上,而中关村却只有1%。”王辉耀指出,目前,人才环流已经逐渐成为人才跨国流动的主要形式,中国需要学习发达国家人才竞争的有效经验,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开展创新创业国际合作,构建人才环流共享网络。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留美理工科博士留在美国的是92%,2009年为89%,2011年为85%,“千人计划”推出后留在美国的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保持85%的高比例。
“签证、绿卡、入籍等政策体系,毫无疑问是世界顶尖人才来中国寻求发展所必需的基本保障和配套政策。”李未醉表示,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政策,但大都属于规范性政策文件或部门规章,法律约束力不强,实践中难获应有效果。
王辉耀建议,可以考虑打造人才特区,鼓励高科技的技术移民,探索建立中国的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法律体系,完善人才绿卡制度,开放顶尖人才入籍,完善国际人才薪酬激励体系。
李未醉提醒,从现实角度出发,“十三五”规划的出台将对海外侨界中的新兴人才提供极大发展空间,也是中国对外释放的诚意,因为今后国内将出现一批热门的行业,如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这些领域正是具备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的侨界精英的优势所在。
美国华人银行家咏岗自2012年来华创建互联网金融平台“蚂蚁白领”后,看到中国上层的推力,也看到了底层社会的动力。
“可以说,前几年中国企业的创新氛围并不十分浓厚。”咏岗直言,对习惯了低成本高收益的中国企业来说,创新是很难的,因为它可能付出很多,收获却是零。但“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来自税务、资本、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细化政策将很快跟上,创新氛围会浓厚起来。
金融改革也是咏岗关注“十三五”规划的焦点之一。在金融领域深耕多年的他表达了吸引海外人才的建议。他说,中国本土金融与国际金融相比有极大差距,可以说还是萌芽阶段,金融人才的培养与科技人才完全不同,所需的周期太长,而眼下中国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人才吸引是不二法门。
“随着现阶段中国发展的需求,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市场,成为国际支付工具、投资工具,没有人才断不可行”,咏岗最后表示,要加快吸引海外精英的步伐,让更多国际人才参与进来,把向外吸引与对内培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